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学谋划 创新管理 ——那坡县开展破解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题工作侧记

右江日报 2017-06-04 10:15 大字
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杨春庭(前排中)到坡荷乡弄耀村指导姬松茸扶贫产业示范园建设工作。县委书记黄林(右二)深入百合乡清华村便民服务公司指导工作。县长农斌(左二)深入坡荷乡弄耀村姬松茸扶贫产业示范园指导工作。县委副书记黄卓远(左二)深入坡荷乡弄耀村姬松茸扶贫产业示范园指导工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龙光辉深入百合乡指导村级便民服务公司开展工作。龙头企业广西高山茧丝绸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工作。坡荷乡弄耀村姬松茸扶贫产业示范园里,贫困户正在护理姬松茸。蚕农正在桑园里采摘桑叶。村级便民服务公司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提供农资商品。百合乡那乐村便民服务公司正在收购蚕农的蚕茧。平孟镇弄汤村便民服务公司成立暨揭牌仪式。百合乡那乐村便民服务公司董事会正在研究工作。

“在便民服务公司工作不但有工资收入,每年还可以分红,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也方便。”日前,正在忙着用石膏给姬松茸栽培原料进行杀菌消毒的那坡县坡荷乡弄耀村马角屯贫困户梁秀连告诉笔者。

今年3月初,弄耀村“两委”牵头成立了便民服务公司,以每年800元/亩的价格流转闲置土地75亩,引进福建省一家公司创办姬松茸扶贫产业示范园,并由县级财政投入70万元入股资金作为弄耀村集体资产,采取“龙头公司+便民服务公司+贫困户”多方共赢的合作模式运作。

那坡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滇桂黔石漠化连片”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9个乡(镇)130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21.8万人。目前,全县尚有贫困村57个、贫困户11555户、贫困人口44806人。2016年底,全县只有17个村(社区)有较为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村(社区)只有3个。为破解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难题,实现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17年达2万元以上,并逐年提高,到2020年达5万元以上的目标,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县脱贫摘帽,今年以来,该县探索创建村级便民服务公司的模式。按照“党委、政府引导,鼓励创业创新,培育新型主体,实现多种经营收入”的工作思路,以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作为投资主体,以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形式,着力破解“空壳村”无资源、无资产、无人才的难题。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村级便民服务公司125家。

科学谋划,创新提出组建村级便民服务公司的发展模式。“没有有效发展载体、没有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没有自身发展动力、没有完善管理机制是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县委书记黄林如是说。因此,在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过程中,该县通过反复地调研论证,创新组建了村级便民服务公司,以村级便民服务公司的模式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农村经济社会健康繁荣发展。

立足实际,开辟村级便民服务公司增收途径。该县结合实际,注重选择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不同的村,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大培育力度,初步形成了通过便民服务公司壮大村集体经济的8种有效模式。一是物业租赁型,支持和引导村集体通过外租村集体建设用地、留用地和闲置房屋等方式增加收入,如城厢镇镇玉社区便民服务公司通过出租旧办公楼门面收取租金,每年收入10万余元。二是村企合作型,支持和引导村集体通过整合资金与企业合作获取分红等方式增加收入,如百都乡坡芽村便民服务公司委托那坡县开发投资公司经营,每年获取红利2万元。三是代销代购型,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依托产业发展布局,通过农产品代购、农资代销等方式增加收入,如百合乡清华村便民服务公司通过蚕茧代购和化肥代销,每年收入10万余元。四是项目带动型,支持和引导村集体通过承接县直部门相关项目和工程等方式实现增收,如百省乡那翁村便民服务公司通过承接清洁乡村“三改”和村屯保洁等项目,每年收入4万元左右。五是产业带动型,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增加收入,如坡荷乡弄耀村便民服务公司建设姬松茸扶贫产业示范园,每年收入8万元左右。六是社会帮扶型,利用现有定点帮扶平台和机制,为贫困村提供项目、资金、技术和智力等支持,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如通过整合龙岗对口帮扶资金和本县涉农资金4000万元,建设那怀生态养殖扶贫产业示范园,全县59个贫困村每村每年可获得4万元的村集体经济分红收入。七是资金撬动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有效解决村集体发展资金难问题,如整合涉农资金1000万元,为15个贫困村各建设1个养殖场,各村每年按政府投入的5%收取租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为全县59个贫困村每村投入10~30万元建设光伏项目,每个村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八是电商带动型,支持和引导村集体与电商企业等社会化服务平台开展合作生产和经营增加收入,如借助电商企业融晟投资平台投资有限公司的平台优势,村级便民服务公司通过整体托管、资金合作和业务合作等方式增加收入。目前,全县已组建的村级便民服务公司与电商企业正式签约率为90%。这8种增收模式,不是固定的“一村一型”,实际上不少村是“多类型共存、多条腿走路”,为加快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预计到今年年底,去年脱贫的2个贫困村和今年预脱贫的10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5万元以上,其他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2万元以上。

整合资源,夯实村级便民服务公司发展基础。该县紧紧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全县中心工作,强化统筹协调,推进便民服务公司建设运营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基层组织建设深度融合,切实保障各村通过便民服务公司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合脱贫攻坚和“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村屯道路、家庭水柜、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和乡村美化亮化等工程,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结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依托全县8万亩桑园、4万亩水果、1.6万亩中草药、13.6万亩油茶和28万亩八角的种植业规模,使便民服务公司在服务产业发展中以代销代购等形式实现增收;以“龙头企业+便民服务公司+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肉牛、生猪、肉鸡、蛋鸡、稻田鱼、蜜蜂等养殖产业,使便民服务公司通过投入分红或直接经营等方式实现增收。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开展,着力找准支部引领、支书带头、党员带富、能人带动的“一引三带”工程与发展便民服务公司的最佳契合点,发挥好每年250万元的农村党员创业发展基金作用,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便民服务公司互促共赢。同时,充分利用党校、农业示范基地、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能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规范管理,保障村级便民服务公司健康运行。该县在探索村级便民服务公司发展村集体经济模式过程中,注重从组建、财务、项目、分配等方面加强对公司的管理,确保公司依法依规顺利运行。一是规范公司组建,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便民服务公司的各项章程、制度、准则,明确便民服务公司以各村民委(社区居委会)或自然人为投资主体,以集体所有制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公司理事会、监事会或董事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充分体现基层民主意愿,保障村集体经济共建共享。二是规范财务管理,实行“村财乡管”办法,配备兼职财务人员,建立健全收支报账、财务审批、财务公开等管理制度,确保公司财务收支在阳光下运行。三是规范项目管理,出台便民服务公司承接县直部门项目有关管理办法,确保便民服务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可以顺利承接到如村屯饮水、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清洁乡村“三改”、村屯保洁和道路养护等项目,通过依法依规提供各项服务获取收益。四是规范收益分配,加大分配使用集体资金的约束力,确保便民服务公司收入的50%以上归村集体所有,用于当地公益事业发展。如百合乡清华村将便民服务公司收入按照6∶2∶2的比例进行分配,6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20%用于公司办公业务开展,20%用于公司管理层年度绩效奖励支出。该村今年计划将村集体收入用于建设80多个蚕房,供全村84户贫困户使用,收取适量租金,确保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贫困村民。

巩固提升,发挥村级便民服务公司的社会效应。组建村级便民服务公司,不仅是解决基层“有钱办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于民,进一步巩固基层政权。通过村级便民服务公司对村级公益事业的投入,让农民真正有收益,主动参与到本村的发展与建设上来,增强农村群众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同时,通过村级便民服务公司的长久有序发展,夯实了村集体经济积累,使村集体有更多能力办更大的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村级便民服务公司的收益分成,解决村级组织建设经费不足问题,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常态化,有效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新闻推荐

关于推进边境贫困地区“文化脱贫”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建设大会战、***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惠民政策的深入实施,边境贫困地区的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大部分群众摆脱贫困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群众生活...

那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那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