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与蛇共舞“舞”出小康生活 ——南疆“女蛇王”李海莲的蛇舞人生 □凌箐璐

百色早报 2016-04-04 10:21 大字

 

俗话说“闻蛇色变”,一提起蛇,想必很多人都会毛骨悚然。别说娇羞女子怕蛇,就连七尺男儿也会吓得冷汗直冒。然而,在那坡县百省乡上荣村偏偏有这么一位“女蛇王”,把令人望而生畏的毒蛇当做“宝贝疙瘩”,靠养蛇在南疆边关书写了一段致富传奇。

一朝被咬结“蛇缘”

“之前见到蛇我都会吓得腿软,更不敢碰了。现在这些蛇可是我的宝贝,生病了我还得给他们打针喂药,一家人的生活还得指望它们呢!”今年40岁的李海莲看起来和普通农家妇女没什么区别,在一排排整齐的木箱子旁,她动作娴熟地给蛇喂水喂食,目光温柔平静,就像在照顾自己的孩子。谈到“与蛇结缘”的经历,她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向来客娓娓道来。

百省乡上荣村地属中越边境,气候湿热,山里经常有毒蛇出没。2008年的一天,她与丈夫黄俊超在地里干农活,不小心被蛇咬到了,幸好及时救治才保住了性命。丈夫黄俊超也有被蛇咬的经历,夫妻俩对蛇是又惧又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电视里看到一期介绍养蛇赚钱的节目,联想到自己和丈夫被蛇咬的情景,她想,附近毒蛇那么多,村里一些村民偶尔还靠捕蛇来补贴家用,养毒蛇肯定能赚钱。经过与丈夫商量之后,夫妻俩决定放手一试。

养蛇路上坎坷多

说干就干。李海莲与丈夫向信用社贷款,加上之前外出打工的积蓄,共投入2万多元开始了艰辛的养蛇路。他们先是收集到48枚蛇卵,孵化出46条幼蛇,在自家的楼底试养。但想永远比做容易,夫妻俩原本还指望这些蛇一两年后能够把本钱赚回来。可是由于缺资金、少设备、没场地,加上附近周边村屯也没有人工养蛇的先例,夫妻俩只能边看书边摸索。不到一年多时间,大蛇小蛇死了个精光,投进去的2万多元资金也打了水漂。有了这次惨痛的教训,让李海莲更加意识到养蛇技术的重要性。于是,她和丈夫到南宁三塘养蛇场边打工边学习养蛇技术。打工期间,她细心观察蛇场老板的管理办法和工人的饲养技术,逐渐掌握了蛇的喂养、蛇病防治、小蛇孵化、蛇室消毒以及配种等一系列技术。直到自己能够独立完成每一个技术环节的操作,她与丈夫才辞工回家。

有了技术的支撑,她决定大干一场。资金不足,她就找银行贷款,向亲朋好友借;没有场地,她就租下村头一块500平方米左右的荒地。在乡政府和村“两委”的支持和协调下,总投资16万元的养蛇场终于建起来了。蛇性喜阴凉潮湿,怕热、怕干燥,还特别怕冷,而且蛇是变温动物,自身没有汗腺,不能调节体温,体温只能随着外界的温度而变化。环境是养蛇的关键。靠着长期专研,李海莲成了业内行家。她与丈夫研制出三代蛇箱,为蛇设计了一套仿自然、仿野生的生态环境,养蛇场逐渐走上了正轨。

致富不忘众乡亲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养蛇场已初具规模。但李海莲不满足于现状,2011年6月,她再次投资23万元,搬迁到占地2.5亩的新址,扩大了养殖规模。建成一个300平方米的独立蛇类交配池、两间600平方米的全控精养型蛇房,以及饲料加工室、办公室各一间,共2000多平方米。硬件设施完善之后,养殖效益一下子有了大幅度提升。由于李海莲养的蛇品质健康,蛇蛋孵出率高,很多外地老板闻风而至,蛇蛋供不应求。为了抢到第一手货源,浙江、四川的两位老板曾经长期住在她家里,蛇蛋一产就全部收购。仅仅一年时间,产出的近5000枚蛇蛋按低于市场价10元的价格卖给这两位老板,收入达10多万元。养蛇场实现了从小到大、从赔本到赚钱的华丽转变。目前养殖场已发展到保有大小蛇3000多条,按市场均价每公斤90元计算,预计产值可达60多万元。现有500多条母蛇,预计今年可产卵10000多枚,按每一枚蛇蛋30元计,预计产值达30万元。

把养蛇事业经营得风生水起的李海莲,致富不忘众乡亲。她于2012年11月正式挂牌成立上荣村蛇类繁养专业合作社,专门吸纳村里的贫困户入社。遇到资金困难的,先把蛇苗赊给群众;遇到技术难关的,她就成了免费的“技术顾问”。在她的带动下,村里的6位妇女先后走上了养蛇致富的道路,抱团念起了“养蛇经”。

谈及今后养蛇事业的规划,李海莲最大的心愿是帮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养蛇捞金的队伍中,打出上荣村——边境养蛇致富第一村的名气。

新闻推荐

非法持枪狩猎 触碰底线被抓

本报那坡讯

 

 

7月27日,那坡县森林公安局民警经过周密部署,成功破获一起非法持有枪支案件,涉...

那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那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