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建强引领脱贫攻坚“三支队伍”
本报隆林讯 2016年以来,隆林各族自治县着力建强扶贫干部队伍、党员先锋队伍、各界帮扶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和人力支撑。
立足决战贫困需求,建好引领脱贫攻坚的基层干部队伍。结合乡镇换届,按照***工作的需要,切实把那些脱贫有招、脱贫有法、脱贫有效的干部用起来。在2016年的乡镇换届中,该县大力选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担任乡镇党政正职,注重选拔本乡本土“老乡镇”进入领导班子,在各乡镇政府班子中增设了1名专管扶贫工作的副乡镇长,27名在乡镇扶贫工作方面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并从农业、扶贫、畜牧等县直机关选派83名综合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到乡、村任职;对村“两委”班子队伍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综合分析,对不会为、不作为、乱作为的2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调整撤换,把宗旨意识强、群众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28名优秀人才及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强化村“两委”干部培训,着力提升致富带富能力。2016年,全县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9期,接受培训村“两委”干部达1710人次。引导村“两委”干部在项目安排、产业发展等方面行使更多的“话语权”,带头发展产业,牵头成立各类产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全县成立的2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有164家为村“两委”干部牵头成立。
积极搭台架桥铺路,建好一支脱贫攻坚党员先锋队伍。紧紧围绕***、精准脱贫,以种养技术、劳务输出技能等为重点内容,有计划、分层级对农村党员进行全员轮训,让每一位有劳动能力的党员都有自我发展的“硬本领”。2016年,全县各级各部门组织农村党员群众开展学习培训270多场次,培训农村党员9000多人次,有457名党员发展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致富带富能力明显提升。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党员在内心有触动、思想有转变、行动有进步,争当产业带富先锋、移民搬迁先锋、创业就业先锋、结对帮扶、岗位服务先锋。目前,全县473户党员贫困户496名党员中,437名有劳动能力的党员每人都掌握1门以上的致富技能;14个预脱贫村中的67户党员贫困户已经全部符合脱贫条件。全县共有700多名农村党员带头发展产业,示范带动3500多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致富,建立党建引领扶贫示范点32个,每个贫困村都有党员致富带头人。截至目前,全县参与设岗定责农村党员共4328名,接受相关培训党员6930人次,累计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助力脱贫攻坚7850余次,为贫困户解决问题和困难2920件。
充分整合各方力量,建好一支带不走的帮扶队伍。根据贫困村需要,把那些政治素质好、有较强工作能力、善做群众工作、不怕吃苦的干部选派到第一书记岗位上,向全县88个贫困村派驻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实现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同时,加强驻村工作队的教育管理,支持第一书记发展扶贫产业,通过开展实地核查和电话抽查,对驻村不正常,工作成效不明显、干部群众满意率低的第一书记进行约谈和启动召回预警,去年约谈第一书记13人次,对6名第一书记启动召回预警,有效倒逼部分驻村干部改变混日子的思想,自加压力真蹲实驻、真帮实扶。使驻村工作从“要我去”转变为“我要去”;落实干部帮扶责任,实现干部帮扶全覆盖。引导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立足本职,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通过开展走访调研、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全面开展“一帮一联”工作,制定了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实施方案,固定每月28、29日为全县“干部入户帮扶统一行动日”。全县共落实6983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19006户贫困户15803名贫困学生,实现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联系贫困生全覆盖;组织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引导全县非公企业积极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目前,全县已有28家非公企业和28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县轻工园区联合党支部扶持新州镇水洞村发展桑蚕产业,该村的桑蚕产量达到全县总产量的十分之一,蚕农人均收入达万元以上。三冲茶叶有限公司党支部扶持德峨镇三冲村群众发展茶业生产,茶农年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
□韦锦钟
新闻推荐
你们是我的“眼” ——盲人杨阿玉的春节回家路 □本报记者 陈伟玲 李 磊 文/图
志愿者为盲人(左一左二)旅客提供服务“没想到才5个多钟头就回到百色了。”杨阿玉高兴地说。岁的杨阿玉是个盲人,因为看不见,所以对时间更为敏感。昨日下午3点零8分,他和两名同伴一起乘坐今年首趟爱心...
隆林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隆林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