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日光: 代兄从军赴战场 好男儿成机枪手 □本报记者 陆照德 文/图
9月14日,医护人员上门为马日光体检,老人双目依旧炯炯有神
9月14日上午,95岁的马日光老人乐呵呵地接受医护人员的上门体检服务,马老没有一般老人的“三高”,身体状况良好,尽管岁月催人老——驼背、双耳也背,但他还很精神,双目炯炯有神。
马日光老人是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含山村红家湾屯村民,彝族,1938年年底,他十七岁半,响应民国政府“三丁抽一”征兵令,代兄从军,成为一名新兵,步行42天到玉林市五属参军,成为靖绥公署独立三团一连二排一名士兵,开启了他惊心动魄的抗战岁月。
代兄参军抗日
马日光祖籍四川凉山,祖上迁徙到隆林,到他这一代已是第九代。马日光去当兵,实际上是代哥哥去的,当时民国政府要求家有三个男孩且已满18岁的要抽一个去当兵,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日寇侵华,参军意味着要打仗、要死人,可能有去无回。
1938年,马日光的大哥21岁,他才17岁半,但哥哥为躲避“抽丁”,跑到狗场一个地主家上门。官府逼得紧,马日光只好代替哥哥去当兵,当时政府承诺新兵入伍后,给每个新兵家属200斤大米,20块大洋。
马日光说,当年他们那一批新兵是1938年农历年底从隆林出发的,共73人,在军政人员的带领下一路步行往东,走了42天,才到目的地玉林五属,成为新桂系广西靖绥公署独立三团一连二排一名士兵。军训后的头几年,马日光一直挖战壕、修筑军事工事,以这样的方式参加战斗。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当年9月,兵锋直逼桂林,马日光所在部队先后被调往柳州、桂平一带参战。这时,马日光已经是一名重机枪手,部队全是美械装备,战争打得很激烈,每天都有战友伤亡。马日光作为机枪手,相对比较安全,但在一次战斗中,作战失利,他和两个战友被日军俘虏,关在一间民房二楼。当晚雨下得很大,处于末日疯狂的日寇可能因军官未下达处置战俘的命令,加之战场变化莫测,一时疏于防范,马日光三人竟跳楼成功逃脱。
后 记:
73个隆林好男儿下山到玉林抗战,后来被分到各个部队,马日光再无他们的消息,不知死活,直到1970年代,一封台湾来信,他才知道同批去参军的姨夫张德秀去了台湾。
马日光回家后务农,据其的儿子马炳忠(58岁)说,他从小到大没见父亲生过什么病,这可能跟他参与战争、避难历练出来的好底子有关。马老生活有个特点,就是50岁后每天要洗热水澡,不管寒冬还是酷暑,都坚持着。
9月14日上午11时30分,接受体检、采访的马老说肚子饿了,就自己到隔壁小厨房烧火做饭去了,他坚持生活自理,每餐3~5两土白酒,一碗饭,爱吃肥肉。为了让父亲生活得舒适,马炳忠在老家路边建了两层楼房,安装空气能热水器,每天晚上都要从县城回来陪父亲。
“父亲为保家卫国打鬼子,为国家作出贡献,前些日子政府发了5000元慰问金、抗战纪念章,父亲感到很欣慰。”马炳忠说。
逃离日寇魔爪
“他们一个是福建人,一个广东人,我们只好各奔东西。”马日光说,逃离日军魔爪后,一时找不到部队,日军又占领了广西多个城市,他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后来辗转到南宁蒲庙一带,匿名做长工,讨口饭吃。
抗战胜利后又打内战,马日光他在南宁和田东打工,直到1952年时局稳定,才决心回家。
那时,马日光已经跟现在的妻子黄秀金谈恋爱,黄家本是南宁人,为逃避战乱才到田东,当时也准备回南宁。黄家希望马日光跟他们一家去南宁,但马日光离家差不多15年,跟家里没有任何联系,不知道父母可好,决心要回家看一看,就带着妻子回家长住至今。
新闻推荐
被推到山沟的摩托车 交警查车实乃常见,在没有发生违法行为的前提下,只要备齐证件即可。但近日,在隆林...
隆林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隆林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