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贝侬”捧场隆林壮族山歌会□本报记者 陆照德 文/图
山歌会现场,经纪人在现场拍摄,将来做成山歌唱片 美国友人也来捧场,还买壮民族服装送给妻子
4月3日,隆林壮族山歌会的第二天,上午9时,隆林各族自治县城东广场台下已有千余人。
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好客,不论亲疏认不认得,到家里的都是“贝侬”(壮语中兄弟、亲戚、朋友的意思),记者在山歌会现场发现,今年的山歌会引来不少新面孔,除了特地赶来参加山歌会的本地歌迷,还有学生、文化研究者,甚至连外国“贝侬”也前来捧场。
壮族栏杆式建筑歌台,歌王陈猛依旧引力“强大”,连续两日,他所在的歌台下听众总是最多的。山歌会中,记者遇到73岁郑民芝,他是从革步乡街上赶来的,他转悠在各个歌台下听歌,时而点头,时而与人交谈,他父亲是广东人,来革步做生意后定居壮乡,“我喜爱壮族山歌,少年时浪迹四方,见到中意的姑娘不跟上去和她对上几句决不罢休。”郑民芝拍拍身上壮民族服装说,“这身衣服有好多个年头咯,是年轻时要好的女歌友亲手做的。”
山歌会现场,不少汉族、苗族同胞也来捧场。而最引人注目的“贝侬”应该是来自韩国的金庆文先生以及他的美国朋友们了,“他们在右江民族医学院学习中文,想过来看看隆林山歌会,我就带他们来了。”金庆文操着流利的普通话说,美国“贝侬”逛了一会儿,看中了场边壮家妇女售卖的壮族民族服装,看了又看,花250元给他妻子买了一件。在场的中老年妇女不住称赞美国朋友怀中的小孩漂亮,连老大爷都凑上来问记者:“那个后生(指金庆文)是哪里的‘贝侬\’?”
南宁“贝侬”——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许晓明常年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走访各地,来到隆林看壮族山歌会后,她很赞赏地说:“原滋原味的山歌,全是群众自动参与,这么多人,这么热情,跟别的地方政府大包大揽,群众被动参与相比,这个很难得。”
山歌会上优美的情歌对唱,勾起不少中老年听众的少年情怀,随处都能听到他们感叹“我们年轻那会儿……”而除原生态老歌之外,也有不少结合时代元素的新歌,26岁的梁刚告诉记者:“壮族山歌独具特色,对我的音乐创作带来不少灵感,今后我会多注意把现代音乐元素融入山歌,创作出更好的新山歌。”
新闻推荐
本报隆林讯 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丈夫负气外出务工5年杳无音讯,妻子在苦苦等待5年之后,无奈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近日,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这期离婚案。...
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林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