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系三代奏人生 余音绕梁乐苗家□本报记者 陈 媛 文/图
杨成荣(右)和四儿子杨金秋在火塘边弹奏月琴
“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子有文章,牛食山边草,马吃田边花,学生来路远,早早放回家。”在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普合村渭行屯,村民们总能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有力而响亮。这不是父亲在教孩子唱儿歌,而是苗族月琴队的师傅杨成荣在教“徒弟”们学习弹奏月琴。说起寨子里的这支月琴队,村民们敬佩之余,更多的是充满了好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怎样的一种情愫让他们与月琴结缘?近日,记者走近这支月琴队,聆听这来自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与他们的故事……
琴声悠悠伴人生
要说这支苗族月琴队最有威望的人,当然是师傅杨成荣。现年73岁的杨成荣,和其他村民一样,每天都要在田间地头劳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可当你走进这间不大的房子时,会发现挂在墙上的几把月琴似乎在述说着往事。“这些家伙跟随我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杨成荣眼里闪着点点泪花,哽咽地说。说起与月琴的这段“姻缘”,杨成荣似乎又回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
杨成荣说,与其说自己有双巧手弹奏出美妙的音符,还不如说是他的父亲赋予了这生命的灵性。解放初期,由于各种原因,杨成荣的父亲来到了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那地村定居(现已迁至西林县普合苗族乡普合村渭行屯),并先后有了6个孩子,杨成荣排行老三。在这个充满着浓郁地域文化的寨子里,每年农历初二至十四人们都会穿上盛装,庆祝跳坡节的到来,这也是居住在桂西山区的苗族人民所特有的和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男女老少在篝火的映照和美妙的月琴声中,翩翩起舞,场面热闹非凡。受到当地文化和风俗的影响,杨成荣的父亲喜欢上了月琴,并在耳濡目染中走进了月琴的世界,弹出一曲曲美妙动听的月琴曲子,深得当地村民的喜爱。为此,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村民希望能得到弹奏月琴的“独门诀窍”。“有的人甚至等上三天三夜,踏破了家门也无济于事。”杨成荣说,父亲依旧没有“心软”,后来那些人只能悻悻而归,为此还“得罪”了不少朋友。后来父亲才告诉他,这门手艺只能传给自家人。
1941年,杨成荣的出生给父亲带来了一线希望。虽然家中孩子多,但不是文化水平太低,就是对月琴不感兴趣,这可难住了父亲。长大后的杨成荣好学、刻苦的精神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他绝对是个好苗子,杨家的月琴就靠他来传承了。”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杨成荣当时心想:“我一定不会让父亲失望的。”现在回想起来,杨成荣也不知道当时哪来的斗志,也许是被父亲的毅力影响到了吧。而那时的杨成荣,仅仅二十多岁,正是年轻气盛时。
学习月琴苦与乐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弹奏一动听的月弦曲,可不是一两天的功夫就能学会,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杨成荣有着很深的体会。刚开始接触月琴时正值青春时期,杨成荣看着同龄人都在外面玩,自己却只能独自练琴,心里可真不是滋味。可父亲严厉的眼神,让他蠢蠢欲动的心一次次地收敛起来。虽然曾经立志要学好这门技艺,可在刚开始学习时,没有乐谱,与课堂上的音乐课完全不一样,甚至连歌词都没有,这让年少的他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那时真是头疼啊,像瞎子一样。”为此,有几次趁着父亲不在家,他偷偷丢下月琴,索性出门玩个“天翻地覆”。父亲发现后非常生气,立刻揪着他的头发“拎”回家继续练琴。那时的杨荣成说不清有多少委屈,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地往下掉。不仅如此,父亲还常常用尺子拍打他的手掌,以告诫其学习月琴一定得有刻苦的精神。从那以后,每当看到手掌上留下的“印子”,父亲那一句句谆谆教诲便回荡在耳边,他一次次地说服自己,要静下心来认真练琴。
“用心用脑才能学好这门艺术。”这话,杨成荣说得铿锵有力。每次“培训”,杨成荣都得竖起耳朵,集中精神,稍不留神就会漏掉很多谱子。据杨成荣回忆,当时父亲教学的时候,也没有特意告诉他什么地方该弹奏长音,什么地方弹短音。都是靠用脑子记。“一般一天能学会一句谱就不错了。”学习的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杨成荣不断模仿、练习,就连手指都磨出了水泡,到了冬天还特别的疼。为此,往往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学好一首曲子。用杨成荣的话说,这不仅仅是一首首月弦曲,更是心灵、脑力与坚持到底的精神最完美的体现。
经过了半年的刻苦学习,杨成荣终于掌握了学习月琴的技巧。想到父亲所传授的这门手艺在自己身上得以传承,他有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这位老实的农民摸了摸手中的月琴,沉思了一会,又弹起那首熟悉的《小小马儿郎》......
琴系三代情更深
为了让这门艺术得以延续,杨成荣将技艺传授给了儿子、儿媳、老伴杨亮耐、外甥女等三代13人。他们常常利用空闲时间,聚在一起边练习边交流,在月琴技艺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
在当地寨子里,村民们已经习惯琴声的陪伴,劳作归来的村民会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或在窗边稍作休息,享受免费的“音乐盛典”。老杨的苗族家庭月琴队也由起初单纯的弹奏,发展到现在的弹唱结合,月琴的生命不断得到丰富。虽然他们唱的是苗语,但杨成荣说:“就算是听不懂歌词,悠扬的琴声也能让人陶醉其中。”
弹奏月琴是一门艺术,而对杨成荣的苗族家庭月琴队来说,更是指尖与灵魂的相互跳跃,也表达了杨家人对月琴的执着与热爱。
2005年,杨成荣的月琴队在第一届广西民族器乐演奏比赛中,身穿苗族服饰的杨家月琴队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把月琴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台下的观众和评委都沉浸其中。最终,杨家月琴队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第一次走出大山就得到这样的认可,杨家人兴奋地紧紧抱在一起,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2008年,杨家月琴队的成员杨荣成的三媳妇杨知奶以其优美的嗓音赢得了西林县首届句町文化艺术节十大山歌“歌王”的美誉;同年杨家月琴队还获得了隆林德峨苗族跳坡节月琴弹唱表演一等奖……
如今,杨成荣的月琴队带着《小小马儿郎》、《一杯茶两杯酒》、《火塘上米酒香》、《足别乡》、《秀才人》等原创优秀作品,传遍了西林、贵州安顺等地,向世人展现最美的月弦曲。
新闻推荐
壮剧文化艺术节是田林北路壮剧整体水平的集中展现□黄卫平 摄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授予田林县“中国壮剧传承研究基地”称号□黄卫平 摄 连日来,田林县利周瑶族乡和平...
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隆林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