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聋哑夫妻的养蚕脱贫路

百色早报 2017-06-06 08:55 大字
采鲜茧何绍周夫妇细挑病茧。  

在凌云县下甲镇双达村那龙屯有这么一对夫妇,丈夫叫何绍周,妻子叫李氏梅。他们是聋哑人,却乐观向上、勤劳好学,通过种桑养蚕脱贫致富,创造了幸福生活,在当地传为佳话。

因相同境遇走到一起

近日,笔者从凌云县城出发来到了双达村那龙屯。村里运动场边有一座灰白色小楼,那就是何绍周的家。半旧的瓷砖墙面上,春联还保持着火红的颜色,朴素,却充满温馨。

笔者到访时,正赶上何绍周家收获今年第一批蚕茧,夫妻俩正在家里忙着采茧,两双巧手在蚕簇里上下翻飞,在已铺好垫子的地板上堆着白白净净的鲜茧。

“采茧动作要轻要准,不要让蛹体损伤。同时,要注意分类堆放,好茧和次茧价格是不同的……”何绍周一边“咿咿呀呀”说着一边用手向我们比划着,他父亲何大叔赶忙在一旁给我们做翻译。

何绍周今年37岁,和笔者比划着“聊天”时非常认真,表情自然,亲切随和。李氏梅和丈夫同岁,有些腼腆,但她清秀的脸庞经常带着微笑。

何绍周的父亲何大叔介绍,何绍周的聋哑不是先天的。大约3岁时的一场意外,才让他走入无声的世界,但无声的童年并没有让何绍周自卑自弃,他始终乐观开朗,同龄伙伴玩什么他也能玩什么,篮球、扑克、象棋样样都拿手。为了让他学习掌握赖以生存的农作技术,父亲几乎用了半辈子的时间教他,何绍周也认真地学习每一项劳作和生活技能。

“何绍周会耕田、种地、收割,砌墙建房也不在话下,甚至还会骑摩托车。”堂哥何绍金佩服地说,“他聪明,勤快,人也善良,虽然沟通不方便,但我们去哪里做工都喜欢带他一起。”

2005年,经父亲牵线,何绍周与李氏梅相识。相同的境遇让两个年轻人的心很快靠在了一起。同年,李氏梅嫁进何家,共同撑起这个无声的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生存技能,但是对于一对聋哑夫妻来说,要想和别人一样富裕起来谈何容易,他们的生活依然过得艰辛。

学习养蚕年收入超万元

2015年,何绍周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年4月,自治区财政厅干部朱飞被派驻双达村任第一书记。在了解何绍周的特殊情况后,多次到户走访。从此,如何帮助何绍周一家脱贫成为朱飞的心事。

“朱书记多次到我家,动员我儿子养蚕。”何大叔说,“以前我带他们种过7年烤烟,都因为掌握不了技术而失败,我怕养蚕他们也做不了。”何大叔说,他当时拒绝了朱飞的好意。

“种桑养蚕比种烤烟更容易掌握一些,何绍周这么聪明勤奋,我相信他能行。”朱飞没有放弃,一边继续做思想动员,一边作了培训准备,逐渐打消了何大叔的顾虑,何大叔决定带着儿子和儿媳尝试种桑养蚕。

朱飞首先带着何大叔参加该县和乡镇组织的各种培训,让老人家先学会种桑养蚕技术,再手把手传授给儿子和儿媳。由于何绍周夫妇都是聋哑人,又没有经过专业的手语培训,平时与家人、邻里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是可以,但要传授技术就不容易了。

“喂小蚕要用顶部嫩叶,但他们一时领会不了,采来的桑叶有嫩有老,小蚕不吃老桑叶,嫩叶子又不够吃,挨饿就发育不好,长不成大蚕。”何大叔告诉笔者,光教会儿子儿媳学会采叶喂食就花了大半年时间。

蚕长到五龄的时候需要大量的进食,喂蚕时间他们把握不准,容易造成蚕时饱时饿,营养不良,上蔟结茧时间不一致,影响产量。“养蚕防病最要紧,做得不到位就白干了。”何大叔说,有一次他因事外出,回到家后发现已长到五龄的蚕白花花地死在蚕房里,儿子守在旁边手足无措。何大叔见状后安慰儿子,并带他赶紧把死蚕处理掉,但损失已无可挽回,一个月的辛劳颗粒无收。

尽管困难重重,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手把手的传帮带,勤奋好学的何绍周夫妇不断克服了障碍,逐渐熟悉了种桑养蚕方法。“去年带他们一年之后,现在桑园的管理、蚕房的消毒、各龄段蚕宝宝的喂食等他们都基本掌握了。就是有些关键环节还把握不准。”何大叔说。

尽管有失败,但2016年,何绍周夫妇成功养蚕5批,收获鲜茧600斤,收入超过10000元,加上油茶、八角和桐果等,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何大叔说,今年他们家的桑叶长得好,计划增加喂养批次,大概养蚕10张,力争收茧900斤以上,收入有望达到20000元。

孩子懂事夫妻恩爱

“他们很勤劳很恩爱,从来不吵架,对我们两位老人也很孝顺……”何绍周的母亲在和笔者聊天时欣慰地说,但同时她也担心自己和老伴年龄渐老,不能再当好儿子儿媳的耳朵和嘴巴,只会拖累他们。

何绍周与妻李氏梅膝下有三个女儿,大女儿何李英读六年级,二女儿何灵敏读四年级,一放学回家,懂事的女儿都会帮家里做力所能及的事。采桑叶,喂蚕,洗衣,做饭,收拾屋子,样样都行。“我爱爸爸妈妈,虽然他们不会说话也听不到我们说什么,但他们给我们的爱没有比别人家的少。”何灵敏说。

“我的爸爸妈妈是最伟大的人,我永远会做他们的耳朵和嘴巴,我不担心没有钱读书,因为我相信爸爸妈妈有能力。现在我不乱花钱,我要节俭,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何李英说,她要认真读书,读到大学,以后当一名医生,因为爷爷奶奶老了,爸爸妈妈和妹妹身体不太好,需要照顾,她想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一旁的何绍周夫妇虽然听不到声音,但从他们的表情中似乎清楚女儿们在表达什么。何绍周用手轻轻摸着大女儿的脑袋,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新闻推荐

凌云: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强大引擎

本报凌云讯“要致富,跟着党支部!要脱贫,跟着万支书!”这是笔者近日在凌云县泗城镇陇照村走访时听到的一句“顺口溜”。去年,陇照村在村支书万崇尚的带领下成立了茶叶生产合作社,他无偿将自己承包的2000...

凌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凌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