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致富唱新歌 ——靖西县帮扶实施水库移民***素描
本报记者 欧乾恒 本报通讯员 韦 康 农碧欣
“水里养有网箱鱼,岸上开办‘农家乐\’。***实在好,移民致富唱新歌。”
金秋十月,清风微拂。站在风光旖旎的靖西渠洋湖边,悠悠传送来一阵山歌,动人心弦。
走进湖畔青山一侧,刚完成基础设施“升级”的武平镇弄贴新村屯移民安置区,白墙红瓦,绿树掩映,平坦整洁的水泥道路贯通其中,球场、文化室等一应俱全,老人们看报下棋,小孩子流连嬉戏,欢声笑语,宛如都市小区。
这只是靖西县移民村旧貌换新颜的一个场景。在新一轮扶贫攻坚大会战中,靖西县整合资源,重点发力,对水库移民实施***,取得了良好成效。
靖西县水库移民共有2.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达2.2万人;全县96个20户以上移民村屯中,贫困村屯有70个。如何让这部分人甩掉“穷帽子”,这是靖西县急需破解的难题。
路、巷道、排水沟,均需重修;篮球场、图书室、卫生室,都得新建。(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2009年,靖西县水库移民管理局挂牌成立。通过走访调研,移民局发现,受经济发展条件限制,投入不足,改变不大,基础设施建设是移民群众反映最多、最强烈的问题。
从2010年起,该县决定利用5年时间,在20户以上移民村屯中实施“移民新村”建设工程,对移民村屯进行“升级”。
靖西县移民局副局长韦夫国介绍,为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该县积极向上争取移民项目资金,仅在头3年间,就争取到了新村屯水库移民新村、环河水库移民村屯道路等98个项目,总金额3600万元,共建成水库移民新村22个,村屯道路27条,人饮项目48个,移民增收项目1个,受益的移民1.96万人。
同时,该县还注重横向整合财政、扶贫、风貌改造等项目资金,推进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共筹集资金9000万元,投入实施项目148个。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通过安排县畜牧水产兽医局、旅游局和移民局作为移民村的扶贫后援单位,县里先后派遣了56位“贫困村第一书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等到移民村,与当地村党支部一道,带领水库移民群众做足“水文章”,解决致富增收问题。
见到张淑克时,她正忙着给移民群众指导养殖技术。从2012年开始,这位靖西县原产畜牧兽医局项目办的主任挂任渠洋镇东风村“贫困村第一书记”后,经过深入细致调研,决定组织群众发展水箱养殖产业。
在张淑克的动员下,村里搞起了渔业专业养殖合作社,21户村民加入其中。
通过“政府扶持+贷款+自筹”的方式,合作社筹集到注册资金41.5万元,购置网箱138个,投入各种鱼苗30万尾。同时,还与玉林一家养殖公司合作,试养名优水产品高端品种,提高了经济效益。仅2013年,合作社就实现产值420万元,纯利润152万元,平均每户获利1至8万元不等,实现了脱贫致富。
养殖热潮搅动渠洋湖、朋怀水库两大库区。目前,渠洋镇每年产出水产品约15万公斤,占全县水产品产量的15%。而通过结对,东风村党支部还与朋怀村党支部一起合作,探索发展养殖产业的致富之路。
“养殖加旅游,小康有奔头!”忙着招呼客人的库区移民韦祖兵乐呵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在渠洋湖边开了一家湖鲜特色农家乐,并与周边的养殖户签订了鱼鲜购买合同,定向养殖和定点销售,红火的生意带动一批移民户致富。
2013年始,靖西县将渠洋湖库区和朋怀水库列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两个新极点,分别修建了两条环水库骑行路搞休闲旅游。此后,游客络绎不绝。
借着旅游的“东风”,靖西县移民局引导移民群众办起农家乐。该局组织有意参与农家乐发展项目的移民群众到桂林、巴马等区内著名的农家乐景点参观培训,并请来外地先进典型“现身说法”,传授致富经验。同时,还积极帮助移民群众协调争取上级贴息贷款,在库区周边整体开发农家乐项目。
“老曹饭店”“渠洋湖饭店”……两年间,库区的“农家乐”从无到有,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仅2013年,渠洋镇的“农家乐”旅游总收入达600多万元。
“随着渠洋湖旅游休闲度假山庄和旧街旅游驿站的建成,移民群众将得到更多的机会,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快车道\’。”韦夫国说。
新闻推荐
固边兴产业 惠民聚人心 ——靖西县实施“边关党旗红”工程见闻
本报记者欧乾恒董文锋本报通讯员农碧欣“现在比过去外出打工强多了。”谈起创业经历,靖西县壬庄乡真意村更老屯农民赵伟日前颇有感触地说。2013年外出打工回乡后,他一直为找不到发展出路头疼不已,后...
靖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