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陆兰勤:美好生活“拼”出来 □本报记者 陆照德 喻武强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07-30 03:42 大字

陆兰勤在他创办的大风车幼儿园门口  

靖西县魁圩镇街上有个叫陆兰勤的人,今年57岁。他20世纪70年代参军入伍,退伍后30多年来,打工、卖猪牛肉、经营班车客运、卖钢材水泥、办幼儿园、开商店等等,他像行军打仗一样,不断打破原来的目标向前行进。纵观陆兰勤几十年的创业发展之路,所做的事情样样成功,用他的话说就是“顺心”。这“顺心”可来之不易,是他一步步从“不顺心”的环境中,凭着一股踏踏实实又不服输的劲儿拼出来的。

陆兰勤参军入伍时,在内蒙古服役,当时新兵班里有12个人,每个都来自不同的省份。陆兰勤读书少,普通话讲不好,一说话人家就笑,别人说什么他也不大听得懂。这让他自尊心受到打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不顺心”。于是陆兰勤干脆少说话,多做事,勤快地做好每件事,扫地、煮饭及后来在铁路做测量,他都认认真真地做。终于,笨鸟先飞,他在部队比其他战友优先入了党。

陆兰勤是家中长子,下有3个妹4个弟,入伍5年后当了副班长的他觉得自己学历低,在部队没多大前途,且家里父母弟兄也需要他,就退伍回家了。

回家后,陆兰勤种过地,当过建筑工,第一次创业是在1982年前后——养猪,后来遇上病疫,40多头猪全死了。

猪疫之后,陆兰勤觉得没有技术真不行,后来乡里有名额推荐村民到南宁学技术,乡干部都建议他去。陆兰勤觉得机不可失,便把手上的几百块钱全带上,跑去南宁学了一个多月的养猪技术,“从饲料配方到饲养、防疫,全都学会了,当时我就觉得,接下来肯定能成功。”陆兰勤如是回忆当年。

自己配猪饲料配方卖,又养猪,陆兰勤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当时,魁圩镇街上只有一个专门的屠夫,垄断了街上的猪肉市场。一次,陆兰勤养了40多头猪,杀了最小的一头卖得了400多元,屠户却跟他说:“猪全卖给我,每头400元。”陆兰勤觉得最小的猪都能卖400来元,大猪怎能如此估价卖。不顺心,干脆不卖了,谁料这惹恼了对方,对方想封杀他。年轻气盛的陆兰勤不服气,磨起刀也杀猪上街卖猪肉,但对方却有帮手,两下较劲,“我杀一头,他们就杀两头,我杀两头他们杀三头,没有冰箱,卖不出去的猪肉都臭了。”陆兰勤说起当年的好斗,不禁大笑。后来,陆兰勤攒钱买了班车跑客运。再后来,陆兰勤开始涉足建材生意,有了一定的积蓄。

陆兰勤育有一儿一女,女儿学幼师。2007年,陆兰勤看到幼儿教育向城镇靠拢的商机,开了一家名叫“大风车”的幼儿园,恰好发挥女儿的专长,给她管理。陆兰勤本来只打算租房子做做看,不料说好“随便给点钱就成”的房东见他装修好房子后事业做得挺好,反悔要加房租,这让陆兰勤又一次不顺心,干脆自己盘块地建了幼儿园。如今已有200多名幼儿到他的幼儿园就学,他的女儿当起了园长,请了8个老师教学和2个司机接送幼儿。

几年前,陆兰勤又在街上盖了房子,本打算租给人家做门面的,他估摸行情每年房租要价3万块,不料有人看了只愿出1.5万元,“不租给我你能拿来干什么”,对方扔下这话儿让陆兰勤又很不服气,于是他拿出10多万元跑到百色市区进了一批家具,在房子里摆卖,谁知卖得很好,一年利润都不止3万。

回顾自己奋斗创业的30年,陆兰勤说,从部队回来后,他做的很多事情,虽有曲折,但最后都能做成。“我感到很顺心!”陆兰勤说,有些时候,他也有小富即安的心理,但一受刺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便从心头腾起,让他不断打破原来的目标,才取得今天的成就。

新闻推荐

违规驾车撞人致死 积极赔偿获得缓刑

本报靖西讯  靖西县一男子在中越沿边公路违规驾车,酿成交通事故,其父亲现场电话向110报警,儿子最终因交通肇事罪获刑。...

靖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