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月三”里风韵浓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桂风壮韵》侧记

广西日报 2014-04-03 17:50 大字

本报记者 罗劲松

“百花吐艳山叠翠,春江水暖鱼虾肥。牛欢羊叫坡上追,山欢水唱春色美……”4月2日上午,随着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农济民、张琴音悠扬欢快的开台歌声,由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自治区体育局联合主办的“壮族三月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桂风壮韵》在广西民族博物馆拉开帷幕。

展演现场,马山会鼓与白裤瑶铜鼓同台共鸣;邕宁八音与平果嘹歌遥相呼应;宾阳彩架与靖西台阁争奇斗艳;蒲庙花婆与靖西肚皮舞各显谐趣……四面八方的游客被吸引到位于青秀山下的广西民族博物馆。

歌台上,来自桂林、河池、百色等地的历届民歌大赛“歌王”即兴对歌,一首首随口而出的山歌,既饱含民族风情,又具有现实意义——“壮乡有个三月三,画眉齐聚赛山歌;你问我答显才艺,激情飞扬青秀山。”“清洁乡村好主张,文明广西谱新章;干群一心齐动手,环境美好人风光。”

在人们十分熟悉的《刘三姐》乐曲中,历代刘三姐扮演者走上歌台——马若云、唐晓玲、张永兰、陈春燕,4位当年唱响舞台的“歌仙”,如今都已成为国家一级演员。当4位“刘三姐”唱起《山歌好比春江水》时,现场许多观众抑制不住心中激荡的情怀,齐声合唱:“唱山歌咧,这边唱来那边和……”(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悠扬的歌声,在青秀山下、在邕江之滨久久回荡。

这边歌声嘹亮,那边工艺精彩。在民族博物馆展厅里,许多游客围着从南丹县赶来的“壮族绣女”谭秀仙,啧啧赞叹她巧手绣制的各式各样的香囊。有的游客则好奇地向来自靖西县旧州街的“中华巧女”黄肖琴请教绣球制作方法。来自南宁市兴宁区的韦先生带着孩子学跳“竹竿舞”后,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天是第一个‘三月三\’假日,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既感受了丰富神奇的民族文化,又观赏了多姿多彩民族歌舞,还学到不少生活知识。”

新闻推荐

“挂账销号”解问题 “善做善成”助整改 ——靖西县推行干部“认账”促整改制度观察

本报记者陈仕平欧乾恒本报通讯员农碧欣黄梅瑰“今年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没想到这一试,竟搞起了600多亩的桑蚕生产!”9月26日,组织群众卖完第二批蚕茧后,靖西县地州乡乐村百谷屯农民张丰成开心不已。作...

靖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