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夫妻合力“烤”出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喻武强 文/图

百色早报 2014-04-23 04:00 大字

正在烧烤摊前忙碌的韦孝生夫妇  

□本报记者  喻武强  文/图

●夫妻档案:丈夫韦孝生/妻子苏晓娟

●夫妻搭档史:结婚25年搭档6年

每到周末,很多工作了一周的人们便放下手头的工作,邀上几个朋友一起小酌、吃烧烤、聊天,在夜色中休闲娱乐、释放压力。

4月11日晚9时许,在靖西县城新生街附近,一对夫妻在烧烤摊点开始忙碌着,摆炉具、生火,把串好的烧烤拿出来、用碗装好粉和面。在麻利地做完这些准备工作之后,他们便开始在摊点前静静地等着顾客的到来。这对夫妻,男的叫韦孝生,女的叫苏晓娟,夫妻俩均是“70后”,在此处做烧烤生意已经有6个年头了。

终于等到了客人的到来,铁皮炉子前,韦孝生乐呵呵地在烟火氤氲中忙碌着,炉子上的肥牛经过炭火烧烤后,发出“嗞嗞”的响声,不断冒出热气和烟雾;苏晓娟则在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夫妻俩分工明确,男的负责烧烤、煮粉、炒面,女的负责将烤好的小吃送到顾客桌子上,为客人拿酒、结账收钱。

为学艺一个月吃了1000多元的烧烤

说起做烧烤生意,韦孝生有着让人叹服的经历。

有一天,韦孝生夫妇与朋友在一家烧烤摊聚会,听朋友说起做烧烤的生意,这让韦孝生夫妇感觉找到了一条致富之道。“老早就知道搞烧烤能赚钱,而且赚的还不少,当时我老公就有搞烧烤的想法了,然后就跟我商量,怎么把它做起来。”苏晓娟说,“当时我就随口来了一句,那多去烧烤摊吃点东西,跟老板套近乎,偷师学艺呗。”就这样,韦孝生便听从了老婆的意见,开始偷师学艺。这之后的一个月内,只要一有时间,韦孝生便到县城的各个烧烤摊去取经。“每次点的烧烤都不一样。老板烤好后,我就问老板,这些烧烤是从哪里进货的、怎么烤才更好吃、用什么料之类的问题。而且,我会站在老板旁边看他怎么弄,回家后还要做笔记。”韦孝生笑着说,当时他一门心思就是要学会做烧烤。

就这样,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吃了1000多元的烧烤后,韦孝生也摸清了一些门道。随后,他又把经验和方法传授给苏晓娟,很快两人都掌握了做烧烤的基本要领。之后,韦孝生便和妻子苏晓娟一起在县城做起了烧烤生意。

为生活,夫妻俩每天凌晨5点才回家

2009年3月,韦孝生夫妇在靖西县城的新生街附近接手了一个烧烤摊,主要是经营夜市烧烤。

“我们老家在新甲,从新甲到县城大概要半个多小时,每天把炉具、锅碗瓢盆等搬到县城,收摊后又搬回去,非常累,所以我们就在县城租了一间民房来放东西。每天下午2点多就到出租房干活,晚上9点多开始摆摊,凌晨5点左右才能回家休息。”韦孝生说。

韦孝生告诉记者,每天下午1点多他负责去菜市场采购,采购完打电话叫妻子到出租房里做准备,清洗、加工、穿串等。这时韦孝生则回家做点农活。晚上6点多,苏晓娟忙完后便回家做饭,晚上7点多赶回县城准备,9点左右就把烧烤车推到新生街去摆摊,一直要忙碌到凌晨5点左右。收摊后,夫妻俩将推车推到租房,收拾整理剩下的菜,然后放进冰箱,并开好第二天需要购买的菜单,才能回家睡觉。“回到家已经6点钟了,一般倒在床上立马就可以睡着。”苏晓娟说。

“烧烤生意虽然累,但也值得。一般情况下,一个晚上能卖300多串肥牛,70多个鸡翅,30多份炒粉、炒饭。”在采访中,苏晓娟拿出笔记本,看着上面记的每天的销售数据,笑着跟记者说。

如今,韦孝生夫妇结婚已经有25个年头,育有一儿一女,大儿子即将大学毕业,女儿也在高中读书。每到周末,儿子女儿回家,便是韦孝生夫妇感觉最快乐的时光。由于做烧烤生意赚了点钱,韦孝生夫妇前两年在村里盖起了一栋三层的新楼。他们相信,未来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新闻推荐

一次偶然,我有了个“团长爸爸”□陆氏美 口述 林珉正 整理

我叫陆氏美,今年13岁,现在靖西县壬庄乡中心小学读三年级,我还有个弟弟,今年10岁,读一年级。十年前,在我3岁、弟弟刚3个月的时候,爸爸因为车祸离开了我们。爸爸刚去世,妈妈因为忍...

靖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靖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