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人半辈子的公益事业□本报记者 喻武强 通讯员 梁明清 文/图
曾广熙正在认真地给植物修剪枝叶
4月8日上午,淅沥沥的小雨从空中飘落,宁静的安德街笼罩在一片雾水之中。在安德街文化广场,一位老人正拿着扫帚仔细地清扫地上的落叶和垃圾。把地扫干净后,老人走进广场一间办公室,随手拿起一把剪刀,回到广场修剪枝叶。只听到“唰唰”几声,老人周围的树枝、树叶就变得整齐美观起来。
有人觉得,这位老人应该是一名清洁工。然而,附近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位老人其实是一名义工,两年前开始免费帮街道办打理广场的卫生,却从未向政府伸手要过一分钱。并且,出于对家乡公益事业的热爱,早些年老人还曾义务帮镇政府整理安德景点的相关资料、免费对南天门、凯旋塔、古房建筑等景点和建筑进行规划、设计和翻修。他为家乡文化建设的付出感动了很多人,他一心为家乡公益事业的故事也被街坊邻居传为佳话。
这位老人叫曾广熙,靖西县安德镇安德街人,今年67岁。
免费为家乡设计规划景点
靖西县安德镇历史悠久,唐德宗贞元十二年(公元796年),中央封建政权在安德设安德州,至今已有1217年的历史,素有“千年古州”美誉。镇域内现存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古宅建筑43处,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照阳关、南天门、凯旋塔、古房建筑等是安德标志性景点和建筑。多年来,在对安德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上,曾广熙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30多年前,受地域、经济等因素的限制,安德镇的人很少与外界沟通,很多外地人都不太了解安德镇的历史。为世人打开通往安德镇的大门,让安德镇历史走进人们视野的功臣,曾广熙算其中一个。当时30多岁的曾广熙,在征得家人的理解和同意后,不分昼夜地设计景点的图纸,然后采购原料、一刀一刀地在石块上镌刻文字图案,有时忙得连吃饭都会忘记。
“当时家里的情况并不是很好,有3个小孩要抚养,养了几头猪、十来只鸭、还种了几亩田,日子勉强过得去。”在采访中,曾广熙笑着说道。在了解到政府打算将安德镇打造成一个文化历史名镇时,曾广熙主动到镇政府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希望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
“免费为乡镇府做这份工,当时有些街坊不理解,觉得我是想出风头,不管他们怎么说,我还是坚持我的意愿。”曾广熙告诉记者,那段时间很难熬,之前从没做过设计,景点应该有什么、怎样画图纸、去哪里采购原料,这些都是让他很头疼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广熙白天去县城一些景点逛,或者找一些有画图经验的人聊天,晚上就坐在凳子上,把白纸一铺,专心地画起来。开始画图没有水准,经常没画几笔,便画不下去。“几乎每天要浪费掉上百张稿纸,画得自己头都快要炸掉了。一天画下来,那些线条总是在脑子里转来转去,根本停不下来。”曾广熙回忆起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突然激动起来。
图纸设计好了,接着就是采购原料,在石块上镌刻文字图案。曾广熙将两只手掌展开并说:“刻字看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我这双手的老茧就是当年刻字时留下的。”几年过后,石块设计图弄好了,景点修复的材料也准备妥当,曾广熙就和同村的其他人一起将石块摆放在景点、将老建筑重新刷漆、翻修。就这样,南天门、凯旋门、三层塔、照阳关等景点便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
2013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自治区级第二批6个历史文化名镇,靖西县安德镇榜上有名,这是曾广熙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
有人说,付出的背后一定会有一段辛酸往事,曾广熙也不例外。“从30多岁开始做公益,一做就是几十年。景点建设那段时间里,我感觉最对不起的就是我的老婆和孩子。”为了景点的建设,曾广熙经常没日没夜地加班。“喂猪、养鸡、种田的事情都是我老婆在做,我就一心搞景点建设,虽然老婆一直很支持我,但她为了我忙前忙后,我能感觉到她的苦。别的孩子都有爸爸妈妈陪着去逛街或玩耍,而在那段时间里,我几乎都抽不出时间来陪他们,感觉愧对孩子。”曾广熙说。
广场为家 义务当清洁员
2011年,安德镇镇政府在安德街建了一个文化广场。时年63岁的曾广熙又积极地投入到广场的建设当中,在建设完工后还义务当起了清洁员。广场初建成时,除了一个篮球场和几张供游人休息的凳子,规划好的花圃里没有花,也没有苗木。为了让广场显得更有生气,曾广熙将自家后花园中培植的几十株苗木移植过来。“曾老家里建有3栋别墅,可他宁愿住在广场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在广场散步的韦先生告诉记者,“每次早上6点多我来散步时,就看见曾老从办公室出来,拿着扫帚打扫广场、然后用剪刀修剪枝叶,有时候看见曾老连中午饭都在办公室煮着吃,太敬业了!”
得到街坊邻居们的认可,67岁的曾广熙笑得很开心:“我感觉我是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还会继续做下去的,直到我做不动为止。”
新闻推荐
现如今,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随着生活不断的富裕,环境却变得差了,塑料包装袋、饮料罐和各式各样的垃圾随处可见。鱼塘上也漂浮着证明水质变坏的水葫芦,...
靖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靖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