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问需问计 解忧解怨解困
本报记者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赖宝荣
“大爷,大妈!这是我的驻村联系卡,以后您有什么事情要办理,若您不方便,我们将上门为您服务,请您拿好。”这是驻凌云沙里弄丁村“第一书记”文光胜到村后做的第一件事。目前,凌云为22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制作了两万余张名片,已发放1万多张给群众。
新形势下,如何延续党群的血肉联系?今春,百色市委“万名干部下基层 扶贫攻坚党旗红”活动启动,506名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做调研、谋产业,足音在红土地上激荡。百色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欧波说,广大党员干部入乡驻村,特别是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带领党员干、做给群众看,夯实了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使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驻村日记,记录干群鱼水情深
来自农村,不一定了解农村。
“我从农村出来,农村的景象不曾抹去,应该很懂农村工作。可是,再次回到农村,对农村的印象模糊了,对农业的事情生疏了,似乎跟农民也没有什么话题了。我所承担的工作与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最怕瞎指挥,不了解和半了解、不熟悉和半熟悉就容易瞎指挥。”下村两天,右江区大楞乡“第一书记”陈勇任提醒自己。他原在右江区发改局工作,十分注意与群众的沟通,来到村里之后,他还将自己的一辆摩托车带来了。“这车爬坡好,也不会让群众觉得我是上面派下来的。毕竟,我们用的车子档次一样嘛!”陈勇任乐呵呵地说。
刘海英,田林县委宣传部一名干练的女孩。2月22日,代表该县19名“书记”上台发言后接过委任状——者苗乡者苗村党组织“第一书记”。3月10日,她在日记里写道:“昨天晚上和王志锋支书联系好,今天去者苗乡。此行目的有三:一是认路;二是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三是了解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审计局党支部及医院党支部到村里调研。正好要求帮助解决村部桌椅。最后达成协议:审计局负责帮扶村部办公桌椅两套及村部办公档案柜一组;医院负责村部会议室8张桌子、40张椅子。今天很有收获。”这一天是3月30日。
“解决了村部问题,接下来就是水利问题,水泥物资去哪找?联系帮扶单位已经做了工,文明单位也请过了。走在马路上,真恨不得见到谁就提出帮扶我们者苗一点物资吧!不过这个办法还真是不错,一次偶然的机会,“逮”到武装部黄部长,10吨水泥马上得到解决。真好,过两天就可以再往村里送物资了。”4月2日,刘海英记录道。
随着更加深入地了解群众,更多地为群众做事情,几个月来,刘海英的日记在不断加页。
察情解困,“第一书记”谋“第一要务”
群众迫切需要的,就是“第一书记”当务之急要解决的。
田林县潞城瑶族乡八洞村“第一书记”郭仪来自自治区纪委,到村第一天,就入村了解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我们这里山多林多,可以搞养鸡场,就是没有资金和技术!”村民告诉他。郭仪多方奔走,为村民争取到了林下养殖扶持资金。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目前八洞村已建立林下养鸡场9个,计划养鸡21万羽。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发展壮大香米产业,是靖西化峒镇维新村村民的梦想。“第一书记”唐远程帮他们实现了这个梦想。唐远程充分调研后,与对大香糯种植产业具有浓厚兴趣的广西龙共投资有限公司对接,促进种植大户和公司达成共识。同时,他主动协助种养合作社筹备组筹划种养合作社成立大会和第一次理事会的各项工作,推动种养合作社成立大会顺利召开。4月17日,以种植靖西大香糯为主的靖西县新友农民种养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活动来了一阵风,活动结束无影踪”这是群众对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最大的担忧和诟病。下基层如何成为党员干部的工作常态?不少地方都在探索建立制度化长效机制。
在靖西,为了让“第一书记”扶贫有底气、有动力,县级财政安排2000万元,作为“第一书记”带给群众的“见面礼”,全力支持贫困村发展产业。在乐业,驻村活动开展以来,干部到基层后,走家串户了解情况,经过及时排查,矛盾纠纷基本全部化解,安全隐患也能及时解决,同时还协调解决300多户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新闻推荐
杨柳青梁明清靖西县,素有气候“小昆明”、山水“小桂林”之美誉。在百色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10年以来,靖西60多万各族人民,立足跨入“广西经济十强县”和“中国西部经济百强县”行列的...
靖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靖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