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看楼房 收入看银行 幸福看脸庞 院士“科技菜”种进大别山

市场星报 2020-03-17 00:54 大字

《人民日报》3月16日报道“脱贫程度看楼房,人均收入看银行,幸福指数看脸庞!”这是安徽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的岳西县流传的一首歌谣。靠种蔬菜富起来的农民,亲切地把新盖的楼房称为“蔬菜别墅”“茭白楼”。

大别山是安徽省贫困人口最多、分布面积最大、扶贫任务最重的地区,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近年来,国家大宗蔬菜、西甜瓜、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们将大别山区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区域,长期坚持深入蔬菜生产一线开展产业扶贫。山区许多乡镇的蔬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强到优,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张老师,瓜菜出苗了,您看看苗情怎么样?”一大早,岳西县响肠镇新浒村的农民技术员胡刘国就给“场外指导”——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站站长、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其安研究员发去了图片。“出苗有点慢,低温、水分不足,要做好保温和浇水的措施……”不一会儿,张其安就回复了详细的技术指导。胡刘国一边看一边记下要点,“种菜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每天不问问专家,我这心里就不踏实。”

由于地处山区,新浒村人均只有3分地,全村600户人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258户。如今,大山深处的新浒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们记得清楚,2014年,小山村里来了大专家。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杜永臣、合肥综合试验站站长方凌等人来到新浒村调研。科技扶贫,要扶真贫、真扶贫。专家们手把手教起来,从整地、催芽、播种、育苗、定植到肥水管理,每一步都亲自示范。不仅传授技术,还送品种、选肥料,提供“一条龙服务”。

这些年,为了帮扶大别山地区的蔬菜产业发展,国家大宗蔬菜、西甜瓜、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们倾注了不少心血。每年,这些体系的首席科学家、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们,都定期来到山区考察、指导,为基地提供瓜菜品种与技术,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山区不少农民都自豪地说:“别看我们在山沟沟里,院士科学家都经常来哩!”

新闻推荐

舒缓群众情绪的心理老师

2月15日一大早,合肥市蜀山区西园街道的心理咨询师陈燕,接到一位焦虑母亲的求助,她说因为害怕孩子被感染,每天晚上失眠。陈燕...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