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花回乡创业由“归雁”变成“领头雁” 从打工族到扶贫车间“老板”
□江舟储海霞王虎
6月28日,夏日傍晚的余晖洒在105国道上,坐落在国道旁的岳西县温泉镇桃岭村扶贫车间里灯火通明,走进生产车间,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20余台机器正在有序运转,工人们按照各自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眉宇间流露出劳动的充实和收获的喜悦。返乡创业的服装加工厂负责人陈爱花与爱人正在忙着堆放成衣,仓库里堆成山的服装成品将被送往浙江省。
令人想不到的是,服装厂的负责人陈爱花曾是贫困户,不过早在2014年底,陈爱花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
雁归巢
政府引路搭桥
今年47岁的陈爱花,在浙江大大小小的服装工厂打工20多年,养活一家老小。“在外打工吃过多少苦只有自己知道,那种在异地漂泊不定的感觉非常糟糕。”陈爱花说,在外面的每一天,她都想念着家乡,更加期待自己能够在家乡创业生存。
早在2009年,陈爱花曾经尝试过回村创业开设服装加工厂,由于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工厂招不到工人,常常无法按期完成订单,最终工厂没开多久就关门了。
2016年春节,从乡亲们口中听说,家里很多留守妇女找不到活干,尤其是年龄大一点的更是求职难,陈爱花便萌生了再次回家创业的想法。“在外面打了那么多年工,终归还是要回来的。听说政府有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我就动了再次回家创业的想法。”陈爱花告诉记者。
有了返乡创业的打算,拥有20多年服装加工厂工作经验,掌握了服装制作各个环节技术,陈爱花怀揣着创业梦想,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温泉镇桃岭村。2016年5月,陈爱花顺利申请到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加上自身多年的积蓄作为启动资金,租赁厂房,做起了服装加工厂,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领头雁
共同致富奔向前
2017年,在温泉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爱花投资50万元,新增了缝纫机位,成立了村里的扶贫车间,可以让更多的乡亲和贫困户来服装加工厂上班。“这里是我的家乡,条件好了不能忘了乡亲们,这是一份家乡情怀,更是一份社会责任。”陈爱花说。作为回乡创业的“领头雁”,陈爱花积极响应当地政府就业扶贫号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招工上,陈爱花“优先录用贫困户”,已招聘附近20多名妇女从事服装加工,其中包括8名贫困户。在此务工的人员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熟练工人每月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贫困家庭有了一份实现脱贫的工作。
扶贫车间早上7点开门,晚上7点还有人干活,陈爱花的工厂实行计件工资、弹性工作制,可“迟到”也可“早退”,干活的乡亲们可以自由安排时间,农忙时节,可以忙完农活再来上班。
在车间的角落里,有3个小学生趴在桌上看书写作业,他们都是工厂工人的孩子,放学后被父母接到工厂吃过晚饭,聚在一起写作业玩耍,等待父母做完一天的工作。贫困户胡金霞的孩子在上幼儿园,与正在写作业的小学生围在一起看书,“一个月能够挣2000多块钱,离家近又可以照顾孩子读书,我在这个厂上班很安心。”胡金霞说,她对服装厂的工作环境、生活待遇比较满意。
“摘帽子”
闯出更宽阔路子
“在家只能种几亩地,赚不了几个钱。”贫困户储枝平说,有了“扶贫车间”在家门口,一边工作,还可以照顾到家里老小,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她很满足。
“我选择回村创业的初衷就是要让村里的乡亲们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做到每位贫困人员自食其力,尽快摘掉贫困的帽子,与乡亲们一起奔小康,实现共同致富。”陈爱花说。2017年,岳西县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经过近一年的打拼,陈爱花的服装加工厂也已初具规模,年可加工成品服装5万件,年产值达50余万元。
今年5月,陈爱花跑了一趟浙江湖州,与湖州服装厂老板介绍了扶贫车间的情况,服装厂老板当即决定增加投资和订单。“现在订单越来越多,下一步,我准备在学校旁边租一间更大的车间,更换新设备,把规模扩大,吸收更多剩余劳动力,方便乡亲们带孩子、上班。”陈爱花说。
如今,岳西县建有“扶贫车间”有80多个,这些“扶贫车间”全部建在村里。温泉镇党委书记包先武告诉记者,温泉镇将返乡创业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鼓励能人在村里建产品加工车间,留守贫困户得以在家门口就业并脱贫,从而就业顾家“两不误”。
新闻推荐
日前,岳西县来榜花墩茶叶协会被中国科协、国家财政部命名为“国家级科普示范协会”,荣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称号。花墩茶叶协会位于来榜镇花墩村。自2005年3月成立以来,协会以茶厂为依托,...
岳西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岳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