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来榜河,河畔总在上演着新鲜的故事和歌声。 连片、成排、整齐、美观、白墙红瓦、风景如画、两层小楼……2016年,在来榜河畔的来榜镇来榜村钟形组,兴建了一片住宅区,

安庆日报 2017-06-08 09:20 大字

“风从来榜河走过,留下了一首歌……”曲折盘桓的来榜河,河畔总在上演着新鲜的故事和歌声。

连片、成排、整齐、美观、白墙红瓦、风景如画、两层小楼……2016年,在来榜河畔的来榜镇来榜村钟形组,兴建了一片住宅区,俨然“别墅区”。河畔这片“别墅区”,可不是有钱就能买的!因为,它们是属于贫困户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搬得出】

有谋划 有步骤 做好这件事

“抓工程质量,夯实基础,让工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做好环境协调及安全生产工作,确保施工平稳有序;立足实际,做好统筹、谋划。”6月2日,来榜镇党委书记汪训卫站在早已有人入住的钟形安置点,望着自己见证着一天天建起来的住房、道路、绿化、管网,说起了他在每一次部署会、每一次现场督办,都会反复强调的那些话。

来榜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也确实一直按照谋划在逐步实施。

2016年5月27日,来榜镇召开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动员暨培训会,对该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要求镇村积极行动。

2016年6月24日,经户申请、组评议、村票决、镇审核相关程序,来榜镇对符合异地扶贫搬迁政策的99户,357人进行公示。

2016年8月12日,来榜镇易地扶贫搬迁钟形安置点建设整体工程全面启动。该镇各村村主任带领集中点54户搬迁户到搬迁建设地点进行实地参观,并在来榜村村部召开农户代表会。

2016年8月24日,来榜镇羊河村大元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正式开工建设。

……

【稳得住】

老人看病 孩子上学 都方便多了

“环境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在钟形安置点安居的贫困户鲁铜陵,正忙着打理家中的小院,张罗着种些小菜。他一家5口人,原本住在来榜镇枫树村。“老家纯山区,出趟门都不容易,到镇区这块,骑车子要个把小时。那山路,又窄、又陡、又弯,特别不安全,尤其对老人小孩来说。”

“可家里60多岁的母亲有心脏病、高血压,一年到头,买药、去医院,可要跑不少趟。”鲁铜陵说,家里还有念小学的孩子,在老家居住时,很不方便。

“现在不同了。”做装修工人的鲁铜陵告诉记者,钟形安置点毗邻来榜集镇区,不仅干起工作来更方便了,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方便多了,生活的压力小了许多。

搬个家并不能改变命运,但给了他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鲁铜陵有手艺,还有“2+2+2”扶贫产业模式(1户贫困户,镇村帮扶发展茶、桑、果各2亩),2016年已经成功脱贫,换个活法正当时。“镇里干部告诉我,镇里正在争取为46户安置户集中安装光伏电站。电站建成了,大家伙的收入就更多了。”

【能致富】

搬新家 创新业 拥抱新生活

从钟形安置点出发,记者沿着来榜河向上游走,步行不过10分钟的路程,就抵达了桑枝木耳基地。

这个季节正是木耳上市的时候,基地内一片忙碌,采的采,晒的晒,人人满脸汗水。

“这里有10万棒的桑枝木耳菌棒。其中,有3万棒是属于我们钟形安置点的6户贫困户的。”来榜镇镇长王晓燕告诉记者,这还仅仅是第一批扶贫木耳,产生效益后,会吸引更多贫困户入股。

贫困户吴传凤老家在来榜镇项家组,搬过来以后就近在基地务工,务工收入2000元/月。而搬到这边来之前,他就贷了扶贫贷款入股了桑枝木耳基地。按照每年两季,每季5000个菌棒计算,这一项收入保守估计能达到10000元/年。

“现在看起来不止这个数啊!”同在基地劳动的技术员王江松,也算了一笔账:目前6户的菌棒已产木耳450公斤,由当地扶贫企业思远公司按市价80元/公斤回收,每户已经可以分得6000元。

“扩大,肯定要扩大。”吴传凤对着王江松点点头说。“到时候,还要你们多多指导啊。”

“搬下来了,想干事的精神,也越来越足了。”搬下来的吴传凤,对未来充满希望。“住进新房,就得换个活法了。”

当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不只是吴传凤。

“长效工程方面,我们希望依托钟形山文化公园及来榜旅游小城镇区位优势,发展农家乐。”王晓燕说,该镇还成立了来榜镇钟形示范点劳务输出协会,由协会负责与当地种养殖大户、企业洽谈对接具体用工时间、地点、工价等内容。“此外,目前已经形成机制:由镇政府牵头,定期组织搬迁户集中培训、召开劳务输出推介会。”

新闻推荐

“好司机”刘碧朗的公益行

刘碧朗是岳西县公务用车管理中心一名驾驶员,这名20多年驾龄的老司机行程数万里好事做了“一箩筐”。因工作关系,刘碧朗经常送不同单位干部下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看到贫困户度日艰难,刘碧朗总不忘...

岳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岳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