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与山村工艺品本报记者陆飞
伴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朋友圈”的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合作水平地不断提升,如今生产于大山深处的手工艺品,都能名正言顺地漂洋过海走出国门,登上大雅之堂。
在岳西县中关镇斗水村,王庆乐创办的岳西县吉福工艺品有限公司,以废弃的桑树兜、三桠条、茶树枝、竹枝、藤条等为原料,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高温处理技术,加工成各种摆饰、挂件和圣诞礼物等工艺品,产品远销德国、荷兰、意大利等国际市场,年销售额达1000多万元,出口创税300多万美元——
走出去 底气更足了
在岳西县中关镇斗水村,王庆乐是村民眼中的大忙人。
5月23日,当记者见到王庆乐的时候,风尘仆仆的他刚从浙江洽谈业务赶回来。一走进办公室,王庆乐就忙着打开电脑处理邮件。记者注意到,这封来自波兰的邮件,是一张订货单,详细列出了所需要的产品类型、规格和数量,而订单的款额是20000美元。
“这是在今年4月19日的广交会上,刚刚结识的客户。他们对展出的样品很满意,当时就表示要和我们合作,只是没想到订单这么快就来了。”王庆乐笑着告诉记者,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企业生产的手工艺品,如今都漂洋过海地走出了国门,登上大雅之堂。仅今年1-5月,企业的订单就已达130多万美元,订单的生产已经排到了7月份。
在产品展示室,琳琅满目的制成品摆满房间。其中一件高1.5米、宽0.7米用竹枝制作而成的乳白色屏风摆件,造型古朴而自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就是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手工艺品,在海外市场的售价就达25美元/件,产品还供不应求。”王庆乐告诉记者,伴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朋友圈”的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合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像他这样身处大山深处的小企业,才有了不断“走出去”的底气,发展呈现加速度。
一年两次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即:广交会),王庆乐都会带着自己的样品参会,今年已经是第三次了。在不断结识新朋友的同时,来自意大利、德国、荷兰、美国等十多个国家的订单也纷至沓来。仅2016年,企业年销售额就达1000多万元,出口创税300多万美元。
3年前,我国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为打造互利共赢“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方案。“从没想过‘一带一路\’会离自己这样近。”王庆乐说,下一步要乘着这一千载难逢机遇,不断寻求新的合作伙伴,扩大企业的发展。
变废为宝 致富新路
茶叶种植在中关镇历史悠久,加上境内丰富的林业资源,过去数量众多的废弃茶树枝和没有利用价值竹枝、桑树枝、三桠条等,都被当地群众当做柴火烧。如今,这些边角料却成了能赚钱的香饽饽,而完成这一点石成金的人就是农民王庆乐。去年的11月30日,来自意大利的客商马克专程来到中关镇,参观、考察了王庆乐的这家工艺品加工厂,马克是意大利美嘉利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负责人,此次来洽谈合作事宜。过去从未来过外国人的小山村,一下子就沸腾了,王庆乐能像变魔术一样,把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变成了艺术品还卖到了国外,王庆乐也成了镇上的名人。
王庆乐创办的岳西县吉福工艺品有限公司,是以废弃的桑树兜、三桠条、茶树枝、竹枝、藤条等为原料,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高温处理技术,加工成各种摆饰、挂件和圣诞礼品等工艺品,现在产品种类有了530多个。
家住斗水村的村民崔刘水今年50多岁,腿有残疾的他是加工厂的常客,今天他又像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来卖茶树枝。崔刘水告诉记者,厂里的茶树枝收购价是50元/100斤,腿脚不方便的他靠着向加工厂出售茶树枝、桑树枝等原材料,一年也能挣上个30000多元。“以前茶树枝的处理是一件头痛的事,当柴火烧还不好用,不烧又没地方堆。自从我们办厂之后,周边乡镇的茶树枝基本上都卖到我这了。”王庆乐说,他平均一年仅茶树枝就要收购十几万斤。
“帮忙整理整理树枝,晒一晒,按要求搬运、归类、裁剪、制作成工艺品。”千秋村黄树组的村民储玉英,不仅把茶树枝卖给王庆乐,还利用空暇时间在这里做工,一个月又增加了3000多元的收入。现在像储玉英这样利用闲暇时间在工艺品厂务工的村民有20多人。“这个工艺品厂为茶叶大县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一文不值的茶树枝在获得新生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农民脱贫致富。”中关镇党委副书记查伟民对于这个绿色、环保的朝阳企业发展,很是满意。
新闻推荐
增进福祉,是实施民生工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17,岳西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