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对“因病返贫”的“阻击战”本报记者何飞本报通讯员殷江林
【兜底】
只掏1万元的老储
说起今年年初的遭遇,老储仍心有余悸。
老储是岳西县中关镇中关村的普通农民。不普通的是,他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开始我并不知道,这个身份能对我有什么帮助。”4月7日,老储对记者敞开心扉。“后来,我渐渐感到政策上的帮扶。尤其是孩子这次生病,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对我们这样的家庭,就是雪中送炭。”
今年1月,老储的儿子,14岁的小豪(化名),因癫痫病急需到大医院治疗。“从1月13日到26日,孩子都在安医附院住院治疗,总共花了17.55万元。”近二十万元的医药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了,对于家境不宽裕的老储来说,更是如同天文数字。
“之前,镇、村的帮扶干部说,不要有顾虑,为孩子治病要紧。说是有民生工程,我需要自付的医药费并不多。”老储说,事后他一算,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总医药费17.55万元,新农合补偿了10.47万元,大病保险补偿4.11万元,医疗救助1.75万元。“这就只剩下12191元了,政府兜底了2191元,我个人只付了1万元。”
【政策】
救急扶困的“351”和“180”
这个“兜底”,就是今年的新政。
“对群众反映迫切的水利基础设施、健康卫生、扶贫保障等方面问题,我们在去年全省民生工程项目征集活动中,积极梳理上报。让人欣喜的是,今年新增的民生工程,将会为补齐这些短板带来极大助益。”岳西县民生办主任陈平,特别提到了今年的新增民生工程:“健康脱贫兜底‘351’及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慢性病费用补充医疗保障\‘180’工程。”
这一民生工程,是为贫困人口“专供”的民生“蛋糕”——“351工程”指贫困人口在享受基本医保、大病医保、医疗救助后,在县、市、省三级医院的合规医药费,个人自付最高限额分别为3000元、5000元、1万元,其余部分由财政专项资金兜底;“180”工程指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患者慢性病自付医药费再按80%给予补偿。
“财政兜底,无疑能有效遏制困难群众因病返贫的风险,阻止了疾病拖垮贫困群众。”陈平说。
【管理】
越来越“啰嗦”的村医
治病不如防病,健康需要管理。要阻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需要健康意识的提升,需要系统性的健康管理,而这恰恰也是民生工程所需要做的。
“我就感觉,现在村医越来越啰嗦喽。”岳西县五河镇桃李村青湾组的崔景霞老奶奶,今年已经72岁了。因为有高血压和高血糖,老人家成了当地村医的“重点保护对象”。“小崔一见面就问我吃药了没、控制饭量了没。”
小崔,说的就是桃李村卫生室的村医崔世宗。“崔奶奶,和神湾组的贫困户崔庆峰,都是我的签约对象。”崔世宗告诉记者,除了定期和不定期的体检之外,主要是针对他们的饮食和用药进行叮嘱。
“见面就要说,说的他们都有些烦了。虽然以前我也是这么做的,但现在签约了,制度化了,我也感觉到责任更重了。”谈到“啰嗦”,崔世宗笑着说。“虽然有服务对象说我‘啰嗦\’,但他们就是乐意跟我‘啰嗦\’——尤其是年纪大和身体不好的村民,有事没事到卫生所坐坐聊聊,或者打电话跟我咨询一下健康问题。”
“通过健康管理,不仅防止坠入重病‘深渊\’,也能够形成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预警。”岳西县财政局长胡知青介绍说,从去年11月初起,该县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农村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同时把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起来,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病率。同时,该县严格执行要求,为贫困人口每人建立1份电子健康档案、1张健康卡,为每个贫困户确定1名乡村医生签约,并按普通患者、高危人群和一般人群,实行分类健康干预。
新闻推荐
还未接近岳西县冶溪镇白沙村的永达家庭农场,老远就听见阵阵“咕咕”声传来。走近一看,成群的土鸡在林间悠闲踱步、觅食。“我在林间散养了7000只鸡,每天能产近百斤鸡蛋。林下鸡肉质好,受市场欢迎...
岳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岳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