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和平乡太平村村民组长储松应在抗洪抢险中冲锋在前——危急关头护乡亲
■ 本报记者 张岳
“我每天都在外面跑,嘱咐大家要及时避险,却没能和妻子说注意安全。 ”今年56岁的岳西县和平乡太平村村民组长储松应悲痛万分。 8月13日,记者在储松应家中看到,卧室、厨房都被破窗而入的泥石流堵得满满当当。泥石流所到之处满目疮痍、无处落脚,十分令人心痛。
泥石流是7月1日晚上从远处的山上呼啸而至。那晚,天空倒雨,山洪肆虐。太平村的房屋大多依山而建,临坡而筑,面临崩塌危险。晚饭过后,储松应就在村庄里巡查,村里的老弱病残和危房户都要转移到安置点。然而,村里的有些老人安全意识淡薄,转移安置后又悄悄回家居住。
果不其然,82岁的独居老人黄洲兰又偷偷地返回了老屋。储松应急忙和其他两位村民,迅速将老人转移到邻居家,千叮咛万嘱咐才放心离开。
已是深夜,浑身湿透的储松应回到自己家中。刚刚坐下歇歇脚,他突然听到“轰隆隆”阵阵低吼声,泥石流就像头猛兽,瞬间冲进屋内的所有角落。储松应本能地站起来,还没有来得及站稳,自己的下半身已被深深地掩埋,丝毫动弹不得,而在窗口边的妻子却不见踪影。
“我赤脚从二楼跑下来,听到我叔叔撕心裂肺的哭声,他自己正在用双手刨着泥石流。”侄子储小江说。储小江找来锄头,和赶来救援的邻居一起,合力将储松应救起。来不及说上一句话,来不及看上一眼,储松应的妻子永远地离开了。
原本以为自己家的房子离山坡较远,没有想到却发生了这样的意外。面对不幸,储松应充满了自责和愧疚,自己一直在防汛抢险,却没有好好守护自己的亲人。
自6月底起,暴雨导致和平乡受灾严重,泥石流灾害频发。储松应一家一家地跑,一户一户地帮乡亲们转移避险。大山里的道路泥泞不堪,储松应的双脚经常陷到泥里拔不出来,每走一步都要使出浑身力气。他的双脚上磨出了血泡,被泥沙磨得他钻心地疼。暴雨中空无一人的村庄,常常见他一个人巡查的身影。
“无论是防汛救灾,还是平时光景,他的心里就是装着大伙儿,村里的老弱病残都习惯了找他办事,找他‘跑腿\’。 ”太平村村民彭承继说。太平村家家户户都种了四季豆,储松应家也不例外,这种高山四季豆很受山下居民欢迎。无奈山高路远,挑着菜去卖可是难事,储松应一揽子包下重活儿,天天义务帮助村民卖菜。
从5月到8月,是太平村的四季豆上市期。每天一大早,储松应每家每户上门取菜,做好标识称好重量,然后骑着电动车去镇上的集市。等下了集市,他又要每家每户去送钱,以及当天没有卖完的蔬菜。 “留在家里种菜的大多是妇女和老人,大家乡里乡亲、相互帮衬是应该的,反正我也要跑一趟去卖菜,多卖些菜又累不着苦不了我。 ”储松应笑呵呵地说。
6月初,储松应却没有准时出现在乡亲们的家门口,原来86岁的储月盈奶奶摔伤了,储松应一连几日骑着电动车带着奶奶去医院。在太平村,谁家的老人病了谁家有个急事,储松应都会第一时间赶过来帮忙。
“他当村民组长20多年,全村的村民都认可他的人品,都乐意他来当这个村民组长。 ”村民储诚才说。村民组长不属村干部编制,却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站”。储松应还带领村民建设道路、兴修水利,调解矛盾,防火护林等,为村里的工作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荷香在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黄尾镇云峰村,海拔米以上的白云深处,有一个相对封闭的村庄,完整地保存一批独具特色的老房子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大别山农耕文化的“活标本”,不久前被...
岳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