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当年知青重聚首 难忘第二故乡情

安庆晚报 2014-09-12 14:14 大字

 

本报讯(王云志

 

卢向波)50年前,合肥市首批170多名知识青年踏上了奔赴岳西的征程,为山区奉献了宝贵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50年后,40多名

 

“下乡插队”的知青们在司空山下再次聚会,共同纪念在店前工作生活的那段难忘的岁月。

8月26日至27日,在下放老知青、中国旅游摄影家协会安徽分会主席陆峻牵头组织下,这群古稀之年的老人相聚到当年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岳西县店前镇。老知青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店前镇区和司空山风景名胜区,并到当年插队落户的农户和老朋友家中进行了走访。看望曾经在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朝夕相处的乡亲,亲身感受50年来店前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政策号召城市青年和即将毕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之中,全国掀起知青上山下乡的热潮。

据了解,1964年8月25日下午,合肥市1700多人在江淮大戏院隆重集会,欢送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其中李小林等170多名知识青年踏上了奔赴皖西边陲岳西县的征程,那一年,李小林只有15岁。

到了岳西,这批合肥知青被安排到店前、徐良、杨胜、司空、冶溪、石关、来榜等地。李小林和蔡国华、李玉民、谢志明、周莉光、郭福存、王淑玉、张明义等同是合肥七中的初中毕业生分在一个小组,安插在店前公社店前大队。后来,李小林老师荣幸地成为一名“记工员”,开始了自己扎根岳西的基层生活。林匆匆利用废弃立式柴油机办起了自己插队所在的司空村的第一个机械碾米加工厂。

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这批当年下放的知青,陆续返回了合肥等地。50年过去,他们的心依旧牵挂着第二故乡,还在为岳西的建设献策献力。

当年革新生产工具的林匆匆,上世纪90年代成为店前镇副镇长。工作期间,他自行设计、自筹资金,带领群众架起了28座石拱桥,后来,他又痴迷上了司空山,为司空山旅游开发操劳数十载,先后上司空山1500多次,搜集整理资料100多万字,拍摄照片1500多张。他发现了《目唐寿域铭》碑,使佛教界争论已久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确认了二祖道场所在地就在司空山。直至如今,林匆匆现在不愿意回城和女儿团聚,仍然居住在司空山下的店前镇。

老知青陆峻在退休后担任中国旅游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安徽分会主席,为岳西店前镇中心学校新添740套新的课桌椅和讲台,协会先后为贫困山区援教助学金额达20多万元。

老知青虞积明、孙建民夫妇俩,多年来一直为岳西的农民来肥就诊就医提供各种方便,对经济拮据的老乡在吃住和医药费等方面都尽其所能给予帮助。

如今年近古稀的李小林老师,依旧放心不下早已成为心中故乡的岳西店前,近两年来,又开始忙起岳西旅游项目的开发,积极为店前镇白鹿河大峡谷旅游开发而奔忙着,他期盼司空禅峡风景区早日建成接待游人,让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现当地老百姓梦寐以求的愿望……

新闻推荐

年代全国农村普遍使用广播我家住在东至的瓦垅街上距红

邓新生

岳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岳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