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暑期志愿服务 让青春在山乡绽放

芜湖日报 2014-07-10 09:41 大字

□本报记者 付君兰 

实习生 张雨晴 方贝贝

“菖蒲,又见到你了”近六个小时山路的颠簸,还未下车的志愿者张家强已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二年级学生。今年,是他第二年来到位于大别山腹地的菖蒲镇。“去年支教结束时,孩子们问我:‘老师,明年还来吗?\’看着她们充满期待的小脸,我回答了一个字‘来\’。我没有爽约,我回来啦,”张家强爽朗地笑说:“这儿的孩子们需要我们,这里的家长欢迎我们。去年跟队,今年带队,让大一队员也来体验一下这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

岳西县菖蒲镇位于大别山腹地、皖西南边陲,基础教育薄弱。从2011年开始,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志愿者们每年暑假都会集结于此,开展爱心支教,让专业知识如一股股清泉注入留守儿童的心中,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山外世界的窗。

7月2日,新一批文学院阅读创新教学研究实践团队再次来到菖蒲镇。一下车,闻讯赶来的家长和孩子早已将报名的教室围了一圈。乡亲的热情,让团队用了不到半小时即完成招生计划,学生数达42人。开班仪式后,家长还给志愿者们送来饮用水、毛巾,多位热心的家长让志愿者老师住宿在自己的家中,当地文化站还免费为团队提供场地和设施。

据介绍,此次团队以创新阅读教学为主线,进行为期15天的教学,让受教学生“热爱阅读,喜欢读书,拥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而与学生简短交流后,第一课就让这些90后老师们犯了难,“孩子的方言口音比较重,有些甚至没有普通话这个概念。”队员刘姗说:“语音知识专业性强,我不能把大学课堂原样照搬给这里的孩子。”为了“接地气”,刘姗在教学设计上着实费了不少心思,白天教学结束后,她搜集、整合相关的语音知识,根据受教学生低龄化、接受能力较弱的特点,认真备课、编写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了充足的准备,再次登上讲台的她游刃有余,声情并茂的讲解受到学生的喜爱。

“我们的阅读教学是按照语音、汉字、词语结合具体文本依次展开,最后给孩子们讲解如何进行写作,这也是我们认为的阅读的目的——阅读别人的作品,是为了自己更好地写作,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平时多动笔写写东西,懂得感念生活,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成功的。”队长张家强说:“四年的时间,菖蒲变化了很多,志愿者换了一批又一批,受教学生长了一岁又一岁,不变的是爱与责任织起的点滴温馨、感动。”

新闻推荐

两棵傲立于田园之上的苦楮树高大挺拔不仅因粗壮的树干

两棵傲立于田园之上的苦楮树高大挺拔,不仅因粗壮的树干让几人难以合围,更因两棵树凄美的爱情传说,而惹人洒泪叹息。冶溪的树与众不同,是因为冶...

岳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岳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