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书香溢满长街

成都日报 2017-07-09 01:18 大字

据成都旧时报纸《新新新闻》1935年8月的调查统计,成都市区共有街巷667条。在长期的酝酿中,住在城内不同的地方,也有了不同的“小气候”,不同的地域人文特征。

大致说来,政治中心是皇城、督院街一带。重要的学校在南边、东南边,那里有国立四川大学、华西协和大学等。民国时军阀杨森修建的春熙路是新式街道,它和紧邻的东大街、商业场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这里商家店铺云集,洋派的、稀奇的玩意儿都在这里最早亮相,它们引领着老成都的时尚。照相馆、钟表店、银楼、文具店、百货店、绸缎庄、西餐馆、报社、电影院、戏园、书店,荟萃春熙路、商业场,它们的明星气质是别的街道无法比拟的。

对于读书人来说,春熙路最吸引人的,还在于它的文化意味。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等大书店都在这条街上,春熙路因此有“文化街”的美称。

有影响的文化街,还有祠堂街——原来是少城的蒙古胡同。民国时的祠堂街是成都有名的书市,书店一家紧挨一家,这是一条溢满书香的长街。街上还有锦屏戏院,又名新又新大舞台;有四川美术协会、四川省通志馆;有名的邱佛子便饭馆、努力餐、竹林小餐和少城公园也在这条街上。抗战时许多外省人涌入成都,其中的文化人何满子、碧野都是到了旅店,一放下行李,就到祠堂街来。

成都的文化街,还有学道街、指挥街、青石桥一带。成都蜀刻印版可上溯至唐代,到了五代、北宋,成都雕版业日趋发达,是全国雕版印刷三大中心之一,有“宋时蜀刻甲于天下”之说。这是足以令蜀人骄傲的事情。元末后,成都刻书业衰落。到了清乾隆时,指挥街上有了一家叫严正古斋的刻书店,刻书技艺高超,版式字体也较新颖。严正古斋有意重振刻书业,这一带便逐渐聚集了一批同行:卧龙桥街崇义堂、青石桥正字山房、黎照书屋,学道街志古堂、蜀秀山房、望海堂等。志古堂经营者周达三,熟悉各种版本,为木刻版本学专家。四川官办木刻书店最著名的是存古书局,也在学道街设有门市部。民国时铅印书籍逐渐取代木刻本,刻书业日见式微。上海铅石印等新本书籍在成都大量流行,商务印书馆最先在青石桥北街开设分馆,后迁至春熙路。外省的铅印书店点石斋和二酉山房,都在学道街设有门市部。成都的书店,先是集中于学道街,后来才陆续迁入祠堂街、春熙路。

学者黄裳上世纪30年代走进成都。来到成都之前,他对成都的印象来自唐朝的几位诗人。当他搭乘的载重汽车从驷马桥驶入成都时,已是万家灯火的晚上。望着隐在灯雾里的迷离的城市,青年黄裳觉得走进晚唐的诗境里来了。在成都只能停留几天,黄裳把这几天的时间分给了武侯祠、望江楼、草堂寺,听了一出川戏,去了祠堂街等几条文化街。浮光掠影的几天,就从三国走过了唐朝,走到了30年代的成都。成都在黄裳眼里,旧的已经渐渐毁灭下去,新的工业文化还没有影子,却已染上了浓厚的浅薄的商业色彩。对那多少保持了古代文化的成都的生活方式,青年黄裳有着深深的依恋。

新闻推荐

古代有“共享”出行工具吗?

□倪方六如今,随着共享单车的大流行,“共享”一词也跟着热了起来。其实,在中国古代,类似共享单车这种租赁模式的出行工具并不鲜见。车、辇、轿、船乃至驴、马、牛等牲畜,都曾是含有“共享”意义的...

望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望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书香溢满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