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圣公会天恩堂的百年变迁 江 军
当你走进安庆永安街的中段,不自觉的会被一座高大古朴的门楼所吸引,该门楼大门呈八字外开,上悬一幅大规格的石匾,刻有“中华圣公会天恩堂”的字样,字体周边还围有浓郁中国风格的装饰条纹,虽历经近百年历史,但依旧不失精美。穿过门楼,迎面只见两栋两层砖木结构的民国洋楼,一栋东西而建,一栋南北而立。不了解安庆地方文史的人,大多对这几处建筑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原本是西式宗教建筑,为何会修建的如此中式呢?笔者因工作之余的爱好,对老城安庆的地方文史,特别是现存的历史建筑十分关注,天恩堂也是笔者近几年重点研究的历史建筑之一。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天恩堂残存历史建筑的文保价值及其所包含的历史信息,远比我们所了解的更为丰富。
历史沿革
中华圣公会天恩堂始建于1917年,为圣公会皖赣教区建立。清宣统元年(1909),安庆教会从湘鄂赣皖教区中划出,单独成立皖赣教区,位于安庆大二郎巷的圣救主座堂升格为皖赣教区的主教堂。同时将教区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分别划分为皖南、皖西、江西三大片。但由于皖西片所辖范围过大,不便管理,后又分为东、西两个牧区。成立之初,皖赣教区东西牧区共同设立在大二郎巷的圣救主座堂内。后期为便于管理,于民国六年(1917)在安庆东北角圣公会同仁医院对面的铁佛庵西侧,购买了几户民宅地皮,动工新建了一座新的教堂,命名为“中华圣公会天恩堂”。天恩堂建成之后,皖西片西牧区随即由二郎巷搬迁过来,天恩堂便成了西牧区的主任堂。次年在天恩堂边设立“天恩小学”。
新建的天恩堂包括门楼、教堂、牧师楼、钟楼等建筑。其中门楼不是新建建筑,是由其他建筑的门楼改建而成。教堂的规模不大,占地不足200平方米,内部设施与其他教堂无异,但在外部风格设计上,当时的圣公会从便于传教的角度出发,为了让安庆本地居民更容易接受圣公会,所以教堂在整体风格上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教堂为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横向东西,以青砖扁砌而成,结构牢固。其中教堂圣台位西,紧临同仁医院职工宿舍十八家,东邻永安街。教堂朝南的门边,修建有钟楼,钟楼高10米,内置一口铜钟,每到宗教活动时,钟声铿锵悠远,十里闻声,全城都能听见。作为圣公会在安庆建造的三大教堂之一,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建成之初就已成为安庆较有名气的教堂之一。1933年,因发展需要,在原址又新建了办公大楼和会议室,钟楼在此次建设中被拆除。
1938年6月12日,日军波田支队在安庆登陆,安庆陷落。因天恩堂是美国教会的财产,日军未敢妄动,但此时教堂已停止了宗教活动。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安庆教会建筑,随即将天恩堂教堂拆毁,从此天恩堂不复存在。抗战胜利后,皖西片主任堂由位于培媛女中附近的圣诞堂取代。天恩小学利用天恩堂残存的两栋牧师楼等建筑复校。1949年4月,安庆解放后,人民政府于1951年3月正式接办天恩小学的教学工作,并改名为安庆市永安街小学,之后又并入双莲寺小学,天恩堂残存建筑并入安庆六中,改建为六中教职工宿舍。1996年10月,中华圣公会天恩堂旧址被安庆市文化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对象”。
残存建筑展价值
中华圣公会天恩堂旧址从1917年建成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钟楼虽在教堂后期扩建中被拆除,教堂在抗战中惨遭日军拆毁,但至今保存完好的门楼以及两栋牧师楼和安庆现存的其他宗教类历史建筑相比,天恩堂的中式风格比较明显,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从今天的文保和历史价值角度来看,天恩堂可以说是中西合璧建筑的典范。
天恩堂现存的两栋牧师楼,楼高两层。一栋由东向西而建,一栋由南向北而立,呈“丁”字型布局,分别作为教堂办公楼和牧师的居住楼。这两栋牧师楼虽是同一时期内的产物,但因建筑功能的不同,也体现出了不同风格的建筑特点。
南北向牧师楼为居住楼,供教堂牧师和工作人员居住使用。该建筑小而精致,但门窗却十分宽敞,这种设计有利于室内的采光通风。同时弧形的窗沿设计又极大地体现出古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建造特点,这种设计在安庆现存的历史建筑中也比较少见,由此赋予了这座建筑的与众不同。因安庆冬季湿冷天气较多,室内房间还配建有壁炉,一直延伸至楼顶的烟囱,供冬季取暖使用。其中烟囱净高近150公分,远远望去十分显眼。旧时安庆的教会建筑,大多配建有壁炉和烟囱,但后期由于建筑功能发生改变,几度易主,壁炉和烟囱大多被拆除。安庆现存的教会历史建筑中,只有位于今海军安庆医院内的同仁医院历史建筑群和天恩堂牧师楼等建筑的壁炉和烟囱至今保存完好,极大的保存了历史建筑结构的完整性。
天恩堂的另一栋牧师楼为教堂办公楼,与牧师居住楼相比,这栋建筑的体积显得更为宽阔。该建筑坐北朝南,建筑西侧设内置木梯,可通往二层。二层南侧为半开放式木质地板走廊,走廊外沿置木栏杆。一二两层内部设计大多为单间,单开门,南北木窗对开,做办公使用。从外观来看,这栋牧师楼看上去朴素庄重,特别是木质栏杆的设计,体现出中式的建筑风格。
从天恩堂走出的红色牧师
天恩堂自1917年创办至1942年被毁,有十三位牧师先后担任教牧(会长)。在这十三位牧师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曾为八一南昌起义的胜利做出突出贡献的刘平庚会长。
刘平庚,1899年出生于安庆望江县大北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先后在美国纽赫芬伯克利神学院和耶鲁大学深造,学成后回国,民国十六年(1927),刘平庚担任中华圣公会天恩堂会长。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爆发时,刘平庚刚刚担任江西南昌宏道堂会长。在起义之前,由于教堂和刘平庚本人的特殊身份,对掩护起义十分有利,所以当时第二十军的指挥部就设在宏道堂内,同时贺龙将军的卧室和指挥部设立在刘平庚本人的住处。在刘平庚的住处,贺龙将军与朱德、周恩来等人召开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议,南昌起义的很多计划就是在刘平庚的住处制定的。可以说刘平庚既是一位对南昌起义的成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宗教界人士,同时也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解放后,为纪念这次伟大的武装起义,国家决定恢复八一南昌起义革命旧址,刘平庚得知后,又捐献了许多有价值的历史资料,1975年,刘平庚在南昌病逝。
1981年,由汤晓丹执导的电影《南昌起义》上映。电影中多次出现一位身着西装,颈项上挂着十字架的年轻牧师和朱德、周恩来等人在一起的镜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牧师的真实原型就是当时江西宏道堂的刘平庚会长。
从1917年建成至今的天恩堂,已历经百年的沧桑。经历过老城改造后,安庆现存的历史建筑已为数不多,不管是从历史价值还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中华圣公会天恩堂旧址对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都是十分难得且宝贵的历史古建。2015年,为恢复安庆老街旧巷的原有风貌,紧邻天恩堂的永安街在维修改造中选用麻石条铺设路面,更加凸显了这条老街的历史韵味。作为彰显历史文化信息最为直观的历史建筑,我们也期盼着中华圣公会天恩堂旧址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新闻推荐
漳湖把中洲村出列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工作来抓,立足早谋划、早启动,多措并举,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用足用实国家的扶贫政策,确保贫困村按期脱贫出列。一是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2016年下半年...
望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望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