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周绿化工程 建设生态绿色商洛
——商洛市政协专题协商城周绿化项目纪实之一
商洛市政协专题调研城周绿化项目建设
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规划设计
骡子队运输造林用土
施工现场工人在裸露岩石上面用砖石砌坑
施工人员用挖坑机整理土地
□ 记者 吴军礼 王斌
3月7日,商洛市政协四届一次常委会议后,市政协主席高健带领主席会议成员及市政协常委等80余人,翻山越岭,实地察看,脚步遍及银明沟、蟒龙峪和龙凤山——商洛市城周绿化项目中的代表性区域。
视察城周绿化项目是商洛市四届政协成立后的第一次常委会议专题协商的重点内容。此次常委会创新性地采取了“主题活动与常委会议相结合、现场视察与协商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此次视察也拉开了“生态·商洛·绿色"协商活动的序幕,期间,委员们将围绕建设森林城市、生态绿色商洛建言献智。
包含银明沟、蟒龙峪、龙凤山在内的商洛市“两岸三线四区",是建设绿色商洛的核心区域。但长期以来“素面朝天",缺林少绿现象突出。而如今,呈现在视察人员面前的却是绿妆点点的一派生机,未来的蓊郁苍翠已然可待。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2016年。
看着眼前令人欣喜的变化,高健由衷感叹道:“这一年干的事实现了商洛人几十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完成土地流转专业队承包施工
在商洛市政协四届一次常委会议上,市林业局局长党世民汇报说,近年来,为贯彻中省市部署要求,商洛市一手抓生态修复治理,一手抓资源保护管理,全市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达66.5%,居全省前列。但在丹江等主要河流沿岸的“两岸三线四区"区域,缺林少绿现象依然突出。
纵览商州城区,穿行而过的丹江波光粼粼,映着两岸的青山、天上的蔚蓝。城区内的望江楼,日夜守护在江边,写着“清水送京津"大字的牌子矗立一旁。——让青山更青、绿水更绿,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质量,是商洛人的使命和担当。
“丹江沿线等地气候差、人口密度大、耕地多,绿化效果差。"商洛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杜振良谈及城周绿化时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都需要以城周区域的绿化、美化为突破口。"
基于这些原因,一项志在改变城周山地“素面朝天"面貌的造林绿化行动——城周绿化工程,于2016年拉开序幕。“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点面结合,压茬推进",是这次行动的原则。
“以前也曾对城周坡耕地进行退耕还林,但不是专业团队施工,地权问题也没解决。"回顾过往,杜振良说,栽完树后,常有农民继续在地里耕种,为了不影响庄稼长势,甚至对树苗“修枝剪叶"。另外,这些树木主要都是机关单位人员依照划定片区栽种的,并非专业造林,加之城周地带60%到70%左右都是岩石层,造林难度大,成活率很低,绿化推进极为有限。
据悉,城周绿化工程共涉及四办一镇、30个村和社区(24个行政村及6个社区)。吸取以往教训,林业部门对规划区内4000余亩农耕坡地实施了集中流转:每亩地每年补偿农民1000元,流转期限10年,引入企业化发展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让农民在获得征地补偿的基础上,还有了在家门口打工的可能。抽调全市20个国有林场组成的专业队,分包各片区,在三年分包期限内,对苗木成活情况全权负责。
立体绿化美化乔灌藤多树种套栽
银明沟片区入山处放置的工程介绍图,记录了施工初期刚挖完大坑时的山体鸟瞰状貌——沟壑纵横的岩石坡体上,密密麻麻地点缀着蜂窝一样的植树坑。
如今,通过陡峭的羊肠小道徒步上山。路两边接受检阅的是280亩坡地上的5.67万株油松,以及林下的5.5万株连翘。这280亩坡地的绿化,前后投入15380人,267台空压机,5台水泵,30匹骡子……
蟒龙峪片区,一个城市生态公园雏形呼之欲出。
商州区林业局副局长牛小兵在该区域指引视察人员展望片区未来:“区域将在三年左右时间里,打造成碧桃园、紫薇园、竹园、樱桃园组成的城市公园。"公园雏形中,已经栽植6.6万株侧柏、5.5万株山桃、560株道边梧桐等。
“在常绿树下套植连翘、山桃,做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然后发展林下养殖、种植以及农家乐。"牛小兵说,未来市区居民上山休闲娱乐,将徜徉在静谧的绿荫下、花海中。
龙凤山作业区目前已全面开展春季养护。
商洛市林业科工贸公司总经理秦吉中是这一片区的负责人。345亩的造林坡面上,施工队把土壤贫瘠的276亩栽植油松和山桃,土壤相对肥沃的69亩坡耕地将引进红豆杉企业,建立种植示范基地。
为保证成活率、美观度,每个分片区域,都有专业人员实地勘察,进行高标准、科学化地选择绿化树种,“以本地适生树种为主,突出地方特色。"杜振良说,“同时以常绿树种为主,乔木、灌木、藤类植物套栽,打造立体绿化、美化效果。"
关于下一步的绿化思路,党世民在汇报时指出,首先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突出抓好“两岸三线四区"30万亩造林绿化。其次是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工作,对已完成整地栽植任务的地块,做好后期管理和补植管护。按照“生态、经济、环境"相协调原则,持续推进市区城周规划区域内3万多亩荒山、坡耕地的造林绿化,确保不漏地块、不留死角。
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峭壁上造“树窝"
视察车辆开往绿化区域的路段,曲折蜿蜒、陡峭险峻,仿佛游蛇盘踞。山上,许多地段更是怪石嶙峋、危峰兀立。
已经有三十多年野外植树经验的秦吉中,幸运地承包到了条件较好的龙凤山坡段。即便如此,谈起施工中的艰难仍让他感触良多。
去年10月份施工在即,山上仍荆棘遍布,没有道路,人走上去都困难,机械更是没法上山。“要植树,先修路",秦吉中带领工人披荆斩棘,修了5公里的山路。
准备工作结束后,整地挖坑时,3台挖掘机像巨型甲虫一样在山上爬行,90名工人每天早上五点多向山上进发,晚上天黑才能下山。
栽树时,先由大卡车把两米左右高、带着大土球的树苗转运到山下,再由蹦蹦车拉上山,然后由工人转运到挖好的大坑旁边,直至栽植完毕。
树苗不能过夜。有时地面挖不动,树坑就绪的进度赶不上树苗供应的速度,披星戴月加班加点再所难免。山上没有灯光的地方,施工队甚至用车灯照明赶工。
进入寒冬季节,山上冷风凛冽,阴坡面上经常积雪。那段时间,时常是上午10点前浇水的管子还没有消冻,而寒冷的山坡已经被工人们的汗水“浇灌"了三四个小时。
早些年,秦吉中因意外事故,至今腿部还埋着钢板。但在植树造林期间,监工、技术指导,数百亩的山坡上跑来跑去,“一天下来,差不多奔波10公里。"秦吉中估算说。
树栽完了,今年还要浇水4次,一遍浇完就得四五十天。这样的栽植后管理工作将贯穿三年。
杜振良在办公室摊开的“城周绿化工作纪实"册子上,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艰难施工的全过程。这一次城周绿化涉及的裸岩地有898.1亩,包含在这一数据内的废弃采石场,完全是没有土壤的悬崖峭壁。为让树木生根,施工队用板砖在石头上砌成方形花坛一样的“树窝",然后到山下挖土,再想尽办法运上山填充“树窝"。如今,峭壁上的“树窝"内,树苗迎风挺立。
一些大型机械施展不开的地方,常有这样的场景——工人们一人手扶钢钎,一人高举铁锤猛击钢钎,一点点把岩石打碎。磨破手皮,甚至打断钢钎,是常有的事。人工钢钎没法奏效,再用电镐。
依靠人力,一次最多只能扛两株大树苗上山,一头骡子,却可以驮七八株。于是,施工工地上,出现了来自四川的特殊施工队伍——50匹骡子组成的运输队。
地上有骡子队,空中也架起了铁索道。装土的大筐,每天沿着索道在空中“飞行"。
新闻推荐
望江县紧扣“三聚焦”,力促民生工程提速、群众生活提高。一是聚焦兜底保障。按照“保基本、兜底线”要求,整合各类民生资源要素,加快实施各项民生工程,织密民生保障网。启动运行救助站,改进医疗救...
望江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