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深处有山林 叠石疏泉入画中
一说起江南,就让人不由得想到一位娇嗔的美人,轻握一把油纸伞,在迷蒙的细雨中袅袅而来。而江南的园林,正是这样的一位美人,温婉娇俏,轻声慢语,于细节处尤为动人。
漫步在这样的园林中,所见皆为景,所思皆是情,她是花繁草茂的华丽;是翠竹落英的雅致;是鱼戏绿波的和谐;也是出水芙蓉连天的古典。
如此美景,这样的乐土,又怎能不吸引来如潮的拥簇?明清之际,徽商云起,扬州以她得天独厚的魅力与气质,吸引了一位又一位商贾巨富在此流连建园,也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经典园林。
何园:独占四个“天下第一”
风景: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坐落在扬州城东南徐凝门街66号,其“寄啸”二字取自于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句子:“依南窗以寄慠”、“登东皋以舒啸”,表达了园主何芷舠寄情山水田园的情怀。
何芷舠是安徽望江县人,曾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1883年,49岁的何芷舠辞掉汉黄道台官职,花了十三年修成了如今人称“晚清第一园”的何园。
作为扬州私家园林中的压轴之作,何园享有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分别是:被誉为“天下第一廊”的复道回廊,回廊长1500米,分上下两层,或直或曲,贯穿全园,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享有“天下第一山”美誉的片石山房,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人间孤本”的叠石之作;被称为“天下第一窗”的花窗带,造型阔大,步移景异,由一串串开在复道回廊上的漏窗、空窗组成;以及何园西园中的水心亭,作为中国仅有的水上戏台,被称为“天下第一亭”。
人文:何园的园主何芷舠脚踏官商两界,其家族与赫赫有名的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几大家族人物有着纵横交错的姻亲关系。何氏家族人才辈出,遍布各大领域。曾在何园寓居过的名人也为数众多,如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与著名作家朱千华,就曾分别寓居在何园的骑马楼东一楼与东二楼。除此之外,何园还是重要的影视剧拍摄基地,《青青河边草》、《红楼梦》、《还珠格格》续集等近百部影视剧都曾在此取景。
小盘谷:两江总督隐居的乐园
风景:小盘谷位于扬州市丁家湾大树巷内,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古典园林建筑。光绪三十年,安徽至德(今安徽东至)人周馥时任两江总督,他购得徐氏旧园,改建为自己的园林“小盘谷”。
与另一处私家园林何园相比,小盘谷占地面积较小,建筑山石也不多,但胜在构局精妙,集中紧凑,能够以小见大,以少见多。小盘谷的全园布局共分为三个部分,东部为湖石山,中部为池,北楼南厅以曲廊相接,结构紧凑,保持了扬州名园以石取胜的特色。
人文:“小盘谷”之名,来自于韩愈的文章《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笔下的盘谷,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居住在其中的人们,怡然自得舒适安逸,不受官场的约束,不问天下的治乱。对于大半生驰骋官场,位极人臣,到了70岁时还走马上任两广总督的周馥来说,韩愈文中的盘谷是他心中向往和极力要打造的退隐乐园,因此他给他的园林取名“小盘谷”,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愿望。
南园:砚池畔有“文峰”
风景:荷花池公园位于扬州市荷花池路西侧,原名南池、砚池,又因池中广植荷花而名为“荷花池”。清朝初期,安徽歙县盐商汪玉枢在南池边修建了一所别墅,俗称南园,曾是扬州八大名园之一。如今的荷花池公园所存的“砚池染翰”、“玉玲珑馆”、 “南园遗石”、“荷花仙子”等景色便多数是继承自当初的南园。荷花池公园内现已建古典式砖木厅房、风景各一座,公园内有花房,栽百余种花木,四季花香。花房内置小型湖石假山,旁有水池,假山有滴泉,公园池面放养鱼苗,池南辟作苗圃。自2002年以后,荷花池公园已全面免费向游人开放。
人文:如今的荷花池公园中有一处著名景色,名曰“砚池染翰”,其名称由来颇有意趣,曾被记载于清朝赵之璧的《平山堂图志》中。据记载,南园建成以后,汪玉枢和客人在园内游玩,当走到南池水边时,看到水平如镜,就像盛满墨水的砚台,而南池附近的文峰塔孤峰挺拔,就像一支笔杆静静伫立。在古代时,“翰”被借指毛笔,汪玉枢认为此处文峰为笔,南池为砚,堪称为“砚池染翰”。从此以后,南园中的景就被命名为“砚池染翰”。
西园:乾隆南巡的御苑
风景:西园又称御苑、芳圃,坐落于扬州大明寺平山堂的西侧,初建于清雍正年间,后为迎接乾隆帝南巡陆续修建,由原籍安徽歙县潜口村,清朝雄资百万的扬州盐商汪应庚所筑。乾隆年间,汪应庚不断增修西园,到了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首次来扬州时,西园之景已经达到巅峰。可惜的是咸丰年间,由于战乱,西园受到毁损,此后日渐凋零,景象凄凉。建国后,西园得到大修,现在的西园,山水布局景色自然,新颜胜于旧貌。
西园四周丘陵起伏,园中青松绿竹形态多样,风姿各有意境。西园中部有一清池,池中有屿二处,大小不一,池水四周绿荫夹道,宛如深山幽谷。西园之中景点甚多,楼、台、亭、阁,错落有致,较为著名的景点有御碑亭、待月亭、楠木厅、黄石假山、鹤冢、石涛墓塔、“乾隆御碑亭”、“天下第五泉”等。
人文:西园的主人汪应庚是雄资百万的盐商,在清代以“义行”闻名乡里,他的一生“富而好礼,笃于宗亲”,做下了很多的善行义举,救灾、接济饥民、捐资助学等等不胜枚举。乾隆五年(1740年),两淮灾荒,汪少卿独力捐赈6万两白银,救活数十万饥民。其美名传至朝廷,乾隆尊呼他是“大勋卿”,并赐给他光禄寺少卿的荣誉称号。
静香书屋: “半制”取胜成一景
风景:如今的静香书屋位于扬州瘦西湖东岸,早在乾隆年间,它曾是江南名园“水竹居”中的一景。水竹居原名石壁淙流,是祖籍安徽歙县的盐商徐士业所修建的园林,乾隆乙酉南巡时,赐名“水竹居”,并赋诗赞美此地景色清幽散淡。如今园已毁,只留静香书屋一景于瘦西湖畔。静香书屋是个半开放式庭院,东南北三面围以高墙,黛瓦粉墙,西面敞开,面向瘦西湖,对岸沿湖长廊成为借景对象。书屋前有荷塘,一艘石舫半入水中,一条短廊,连接石舫与静香书屋。静香书屋的建筑特点是多以“半制”取胜,舫为半舫,亭为半亭,就连美人靠也仅有一半,打破对称规整,显得轻灵活泼。
人文:根据乾隆皇帝所写的词,扬州水竹居曾率先利用西方机械技术,以水力带动风扇。这一先进别致的观水法在北京产生过巨大影响,圆明园的水木明瑟,就是依据扬州水竹居而建的。
新闻推荐
“百日行动”进入尾声 蜀山区依然积极深入老旧小区开展大清扫
望江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