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岁末年初访民生·让贫困户过一个“暖冬”

安徽日报 2015-12-21 15:38 大字

编者的话

今年以来,安徽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岁末天寒,贫困户能否温暖过冬?本报记者深入阜阳、宿州、亳州等地,探访贫困户的衣食冷暖,倾听他们的心声与希冀。

“通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压水井了”

本报记者 范克龙 安耀武

12月16日上午,寒气袭人。记者来到阜南县公桥乡巩堰村村民李奇家中,68岁的李奇老人正和老伴儿在厨房里准备做饭。打开厨房门口的水龙头,李奇开始淘米,清澈的自来水在他指尖汩汩流淌。

“没想到俺也能像城里人一样用上了自来水。 ”说起饮水条件变化,李奇一脸欣喜,“通了自来水,再也不用压水井了,咱老百姓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

“以前用压水井压水,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水质差。 ”李奇指着院内废弃的压水井说,“水一压上来全是浑水,根本不能喝。澄清后下面是厚厚一层沙子,烧的开水往往沉淀厚厚一层水垢。 ”“洗衣服都染衣服。 ”李奇的老伴儿接过话茬。

公桥乡所在的洪洼地区位于阜南县西南部,是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这里由于被谷河及洪河分洪道包围,形成了特有的低洼地形,易涝易旱,水资源严重短缺,饮水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根据农村饮水防疫检验结果显示,洪洼地区的饮水存在氟、锰、铬等微量元素超标,饮用高氟水及洪河污染水等问题。长期饮用这样的水,严重危及群众身体健康,当地群众患胆结石等疾病的比例普遍偏高。

为保障更多群众喝上放心水,当地政府积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共新建水厂18处、改扩建水厂36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截至目前,阜南县共建设集中供水工程55处,受益人口71.6113万人,占农村人口的47%。

在巩堰村村委会对面,一个不足6平方米的小屋,便是巩堰村的水厂,全村700多户村民的饮水都出自这里。记者在屋内看到,水厂虽小,但是水泵、水箱、净化设备一应俱全。该村村支书李超告诉记者,水厂水源取自一两百米深的深层地下水,经过层层净化,完全达标后供到各家各户。 “水厂承包给个人运行维护,村民每户每年只需缴纳60元水费。 ”

“6只‘扶贫羊\’,变成36只‘脱贫羊\’”

本报记者 何雪峰本报通讯员 袁浩

39岁的农家女仝萌,在泗县屏山镇彭鲍村是出了名的贫困户。丈夫王绍军几年前外出打工,在一次工地事故中被砸成高位截瘫,女儿正读高中,支付学杂费都很困难。不过,今年仝萌一家顺利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原因就在于她把6只“扶贫羊”喂成36只“脱贫羊”。

去年12月28日,仝萌到屏山镇政府反映家里情况。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过了两天,市领导就到她家上门扶贫来了。实地查看仝萌一家的贫困状况后,扶贫办的同志给她家送上6只羊,希望仝萌一家通过养羊早日脱贫。

今年1月7日,6只待产母羊送到了仝萌家中。羊进圈的时候,把一家人喜得合不拢嘴。一个星期不到,其中一只母羊便产仔。一个月后,其他5只母羊也陆陆续续产下招人喜爱的小羊羔。从此,仝萌家的羊圈变得热闹了。仝萌起早贪黑精心饲喂这群充满希望的“扶贫羊”。在全家人的精心照料下,6只“扶贫羊”发展壮大成了36只“脱贫羊”。

寒冬季节,暖阳高照。 12月16日,记者来到仝萌家,老远就听得圈舍里“咩咩”声不绝于耳,只见这些羊个个养得膘肥体壮,仝萌则在一旁给羊群添加草料,公公在场院里用木条钉羊床忙得带劲。 “俺家羊圈是敞口的,如今天冷了,都已上了玻璃,羊床钉好后再用上,今后羊舍打扫起来更方便。 ”仝萌笑着说。

“6只‘扶贫羊\’,变成36只‘脱贫羊\’,仝萌养羊养出了门道。过完春节,她还打算用挣到的钱再上一批新羊,扩大养殖规模。 ”村支部书记张庆军说,最近,村里向镇里申请给仝萌一家贷了5万元款,这更增添了仝萌的养羊信心。为了给仝萌搭把手,身有残疾的丈夫王绍军打算买一台二手电脑,借助网络帮仝萌查阅养羊信息,了解一些防疫知识,他兴奋地说:“将来羊多了,俺还要学会网上售羊。 ”

“电视机管看了,洗衣机管转了”

■ 本报记者 夏海军

12月17日,临泉县陶老乡南天门村的村道边,几名带着红色安全帽的工人正在施工。 “大家加把劲,把电杆子架上去,俺们这里的电力供应就能升级换代了。 ”工人们相互鼓劲说。

走进南天门村陶守成家,虽然三间房子显得很拥挤,但是点开灯后,灯火通明,客厅亮堂堂的。 “以前灯光太暗,有时吃饭都看不见沙子。”陶守成按着电灯开关说。南天门村有4000多人,贫困人口981人,是临泉县最偏远的村子。该村负责人陶仁红告诉记者,今年村里更换了三台新变压器,再也不怕跳闸停电了。

当天,在紧邻陶老乡的艾亭镇桃花村,村民马成荣正端着冒着白气的玻璃杯捂手,一台14寸的电视机正播放着电视剧。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电压太低,看电视都不保证能看,更甭说电饭锅煮饭了,经常煮不熟。生活都不能有保障,哪有心思搞生产? ”桃花村有7000多人,贫困人口占了近四分之一。电路老化曾一度拖累全村脱贫,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在距马成荣家不远的地方,临泉供电公司的施工人员正在测试一台新安装的200千伏安的变压器。该村负责人马存华说:“今年全村改造高低压线路,安装了2台新的大容量变压器。现在电视机管看了,洗衣机管转了,冰箱也管用了! ”

临泉县农村电网建设欠账较多,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短板之一。今年下半年,临泉农网改造增补改造资金1.6亿元,加上年初的改造资金,全年农网改造资金达到2.53亿元,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立项项目579个,惠及农户67000余户。 “今年一年的投入资金和项目数量超过前几年的总和。 ”县扶贫办主任魏吉杰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惠及全县所有乡镇和街道,目前已完成建设任务的34%,升级改造全部完成后,全县的电力供应将会得到很大提升。

“路修好了,脱贫肯定有希望”

■ 本报记者 夏海军

“现在路修好了,生活惬意了,脱贫肯定有希望。 ”12月16日,望江县华阳镇清泉村的姚满红骑着电动车,载着自家采摘的新鲜蔬菜骑行在刚硬化的清泉村村道上,乐呵呵地说。

记者沿着崭新的水泥路,一直走进村落深处。临近中午,村里炊烟袅袅,绿树、白墙、黑瓦,一派静谧和谐的田园景色。姚满红告诉记者,过去的清泉村可不是一个好地方。 “我嫁到这里时,当天正好下雨,老公的家人用棉花杆铺在泥巴地上,婚车才勉强进了村。 ”

清泉村是安徽省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村5054人,贫困户363户,贫困人口1314人。该村地处丘陵地带,人多地少,村民收入以出门打工和传统种植养殖为主。 “以前冬天路面尘土飞扬,夏天道路泥泞难行,村外的女子不愿意嫁过来,村内的男人娶不到媳妇。 ”省国资委驻清泉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杨青林介绍,今年初,工作队决定把改善村组道路作为该村精准扶贫的突破口,为村民打通脱贫致富的道路。

修路首先要筹钱,作为贫困村靠自身力量修路几乎不现实。杨青林介绍,争取到了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100万元,县整村推进项目资金60万元,县交通局配套资金25万元。有了资金保障,清泉村先修建了总长3.19公里的3条中心路,又新修11.5公里的村组道路9条,实现了村组通、组组通,并安装路灯300余盏,极大地改善了清泉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村民蔡传才感慨地说,小儿子早上不到6点就要上学,天天担心路不好走。 “现在路修好了,还有路灯,简直跟城里一样,以前真的不敢想象。 ”

道路受阻,无缘致富;道路一通,脱贫在望。种粮大户汪小华承包土地500余亩,半个月前收割完水稻。他告诉记者:“有了水泥路后,大型收割机可以开进村里,在下雨前及时抢收了稻子,又及时把稻谷运出去,今年纯收入有 20万元,这真是一条致富路啊。 ”

“搬进了新房子,安全又舒心”

■ 本报记者 袁野

12月16日,在霍山县但家庙镇大河厂村巷口组,村民周启实在自家新屋子后耕种小菜园,65岁的他没想到自己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子今年居然被翻修得焕然一新,“都是政府的扶贫政策好,让我们住上了新房子。 ”

说起周启实的破房子,同组人大多晓得。上世纪50年代盖的老房子,一直是村里的小学,十几年前因为安全问题,孩子们搬到了新学校,破旧的老屋成了五保户周启实的家。

“我自己有肺癌,治病花完了积蓄,没办法只能住到这破屋来了。 ”周启实说。老屋顶漏墙破,只要碰上下雨天,屋里屋外一块下雨。 “最担心的还是安全问题,老房子‘摇摇欲坠\’,每年一刮台风村干部都要把他们老两口接走。去年冬天下雪,这五间房就被压塌了两间,幸好没压到人。 ”但家庙镇人大主席翟昌友说。今年危房改造实施时,政府补助了2万元,把危房进行了翻新,残破的土砖和土瓦换成了红砖和黑瓦,斑驳的墙壁刷得雪白,自来水也接进了厨房。“搬进了新房子,安全又舒心,再也不用担心冬天下雪了。”周启实说。

同村红星组村民龚本国热情地打开了自家的房门,请记者参观自己的新家。 70岁的龚本国是村里的贫困户,老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屋顶长满了青苔,没有瓦片,一到下雨天家里就摆满了大小水盆接水。 “今年危房改造的时候,村里补助了1万元,我又借了点钱,把整个房子翻修了一遍,打算和儿子一起住。”龚本国的新家是平房,几间屋子窗明几净,自来水、燃气也都接进了屋子,完全没有了当年阴暗潮湿的样子。

霍山县规划局副局长彭浩告诉记者,今年霍山县共对3600户贫困户危房进行了改造或者抗震升级,其中五保234户、低保510户、残疾户34户,“山区地质灾害比较多,老房子抗灾能力弱,通过危房改造,保证了贫困户们的居住安全。 ”

“先住院后付费,这个政策好”

■ 本报通讯员 蒋庆章本报记者 武长鹏

“要不是先住院后付费的好政策,俺当家的住不上院治不上病。”12月17日,涡阳县高炉镇邵桥村村民杨湘君正在县中医院接受透析治疗,他的妻子告诉记者。

今年61岁的杨湘君患尿毒症已有10多年了,先后到北京等地治疗,不仅花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外欠债务六七万元,原本一个好的家庭被疾病拖垮了。该县中医院实行“先住院后付费”的扶贫政策后,给杨湘君这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病人带来了福音,让困难家庭病人有病能住院,病愈出院再付费。

去年12月份,涡阳县进行医疗改革试点,实行“先住院后付费”,在试点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全县医疗机构诊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先住院后付费方便患者,特别是困难家庭看病治病更为方便,不要为住院先交纳押金发愁,来到就可以住院及时治疗。 ”县中医院院长吴东昆说。

“如果不是医院实现先住院后付费,我们要拿出五六万块钱。”杨湘君的妻子说,先住院后付费,新农合报销后,自付六七千块钱就可以了,减轻了困难家庭经济压力,治病也轻松了许多。

涡阳县城东街道陆庄村村民于俊华,今年患脑梗塞,没拿一分钱就住进了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县里,拿自己的身份证就可以住院治病。 ”于俊华说,为了治病,家里东借西凑,还外欠一万多元。64岁的患者田文彪,因脑供血不足患了头晕病,整个治疗费用为890元,新农合报销后,田文彪只花了190元。 “先住院后付费,这个方法好,对困难家庭特别有帮助。 ”田文彪说。

据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实施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工程,对单次住院费用超过5万元的农村贫困患者,在新农合报销后,再给予一定比例的医疗救助,全额补贴农村贫困人口住院门槛,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日前,施工技术人员在定远县张桥镇管李村安装村级扶贫光伏电站。该县积极实施光伏扶贫项目,计划建设村级60千瓦光伏电站71座,并网发电后受益贫困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受益贫困户家庭年收入2000元。

本报通讯员 李晓村 冯再雷 摄

新闻推荐

村道泥泞难通行

望江县一位群众反映,该县赛口镇北河村到镇里几公里的道路到现在还是土路,每逢雨雪天,路面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严重影响了当地老百姓出行,希望当地有关部门尽快将该道路整修。近日,记者电话联系了该镇...

望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望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