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残扶弱请从尊重开始
[摘要]徐剑锋
5月16日,在第25个“全国助残日”即将到来之际,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残疾人辅助器具流动服务车来到望江县,随车前往的省儿童康复专家及市残疾人康复中心7名专业技术人员为70名有服务需求的听障、智障、脑瘫、孤独症儿童送上筛查、听力检测、辅具适配、康复指导等上门服务。(《安庆晚报》5月18日)
设立助残日,就是要推动全社会更加关心残障人士的生存状态,更好地从物质与精神层面扶助他们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之路。在助残日里,我们不仅要传递助残扶弱的正能量,更应关注写在纸上的残疾人权益是否落到实处。
对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尽管法律法规一直都很明确,但在“经济至上”、“道德之困”的现实语境中,残疾人的权益保护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身份歧视、就业歧视等,而无障碍设施的种种缺憾,更让残疾人总处于“步步惊心”中。
全国助残日已经步入第25个年头,尽管助残扶弱的口号年年高喊,可为何权益保护却无法从“应然”走向“实然”?主要还是缺少对残疾人的尊重。需要指出的是,当社会对一个群体缺乏基本尊重时,是不可能奢谈维护这个群体的权益的,因此保障权益首先要学会尊重,从内心深处拆除对残疾人的“歧视篱笆”,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点举手之劳,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做起,更加自觉地平等看待残疾人,更加主动地关怀残疾人,让残疾人活出自己的尊严,活出自己的精彩,从而赢得所有人的尊重。
梳理残疾人合法权益被束之高阁,甚至不断受到侵害的症结,无外乎规则阙如、执法乏力,再就是残疾人自身缺少维权意识,不懂或不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这恰恰说明当前残疾人权益保护仍处于粗放阶段,亟需从维权机制和法律法规等层面进行升级换代。
残疾人与我们“同在蓝天下”,要“无障碍”、有尊严地体面生活,离不开残疾人权益保护理念的更新升级,也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法力度的加大,这理当成为助残日最应该反思的问题,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尽快付诸行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张培农)6月29日上午,记者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了解到,5月份,安庆市固定资产投资175.1亿元,增长11.1%。1-5月,固定资产投资587.5亿元,增长14.2%,居全省第10位,高于全省...
望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望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