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得到最实用的知识和信息
□
记者
卢向波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3月1日清早,望江县华阳镇计渡村王家霸村民鲍朝玉就跑到计渡村委会,咨询2012年第一期计渡讲堂关于春耕备耕讲座的具体时间。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民科学种田,传达新政策,传播新知识,交流新思想,团结更多有想法、肯做事的本村人,望江县华阳镇计渡村自2011年4月26日起办起了“计渡讲堂”。截至目前,计渡讲堂已经举办了5次讲座,听课群众达400多人。
信息闭塞,触动“第一书记”
提到望江县华阳镇计渡村的计渡讲堂,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安徽日报选派的“驻点帮扶干部”、计渡村第一书记徐旻昊。
徐旻昊是一名在城市里长大的“80后女生”,对于农村的情况,她很陌生。从被选为“驻点帮扶干部”那天起,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任期内有一番作为。
2011年元旦刚过,徐旻昊来到望江县华阳镇计渡村“走马上任”。
在计渡村两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她用一个星期跑完了计渡村下属的8个片。
“在和村民的交流中,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三农政策\’,不知道中央的惠农政策有哪些。计渡村共有田地9000多亩,每年大约会有8000亩种植棉花,2010年棉花价格大涨之后,2011年,这里农民的田地里除了棉花,还是棉花,结果这年的棉花价格一路狂跌。”徐旻昊说,农村信息的闭塞、农民知识的匮乏,是她最大的感触。
走访过程中,徐旻昊了解到这些农民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集贸市场以及少量的报刊、资料等渠道,且有相当一部分不实用,其中虚假信息、滞后信息和微观信息所占比重不小。
“建设新农村,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必须要想办法拓宽农民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徐旻昊说。
40多年后,六旬老翁重进“课堂”
拓宽农民的眼界,丰富农民的知识,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把这些农民重新送回课堂。徐旻昊和计渡村村两委其他成员合计。
“受困于农民的特殊性(有农活),采用正规课堂这种授课模式肯定行不通,只有结合农村实际,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授课。”徐旻昊说,经过村两委同意,决定以“计渡讲堂”的形式对农民进行授课。并初步定于每季度举行一次,内容初定为农村、农民问题、国家惠农政策、科教兴农等。
2011年4月26日下午,计渡讲堂第一期,徐旻昊清楚地记得那天课堂的场景,堂下,计渡村村部小小的会议室坐满了村民,没有地方坐的,大家都选择站着听课。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十二五\’规划纲要上明确了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但要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等通港路通了,我们的交通更方便了,我们可以通过合作,或者经纪人的方式,遇到好的项目就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当天的课堂上,华阳镇退休干部肖吕后坐在主席台上讲着自己对于“十二五”规划的理解。
那天第一期讲课结束后,主讲人又被村民团团围住,咨询、讨论。”华阳农行的周国良谈到那天的场景,更是惊喜。他说,这次讲座就像丢到水中的一粒小石头,让原本不了解的农民认识到了银行的惠农政策,更多了一份选择。
计渡村王家霸年已六旬的村民鲍朝玉在告别课堂40多年后,重新走进计渡讲堂,他更是计渡讲堂的直接受益者。他说,以前按照传统的办法种植棉花,亩产籽棉只能达到200多公斤,可是去年在听了讲座之后,按照农技站工作人员的要求进行种植管理,亩产籽棉达到了300公斤。
“截至目前,计渡讲堂已经举办了5次讲座,听课群众400多人。”徐旻昊说,只要是事关农村的、老百姓迫切希望了解的,计渡讲堂都有所涉及。
计渡讲堂,给力新农村
计渡村地处望江的“洲区(沿江冲积平原区和湖圩垦区)”,屋场多在“后山(丘林地带)”。在望江人看来,后山相当于望江土著,世代在此成长,洲区多是外来的移民后代。比如计渡村就有很多来自枞阳、桐城、无为、肥西的移民后代。所以后山的人比较团结,有威望的人一句话也许就可以办成一件事。相比之下,洲区的村民与村干交流不够,常常发生误会。
因此,在2011年之后的几期计渡讲堂上,计渡村村两委有的放矢,让部分农民走上讲台,讲发展困难、讲民生难题、讲技术经验等。通过干部与农民的角色“换位”,畅通了干群沟通渠道,让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难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徐旻昊说,下一步,村两委将借助计渡讲堂,让更多有想法、肯做事的本村人,走上前台,为他们搭建起一个与其他村民交流的平台,为繁荣本村经济文化出谋献力。
新闻推荐
警方提醒:接到电话,切莫透露更多个人信息
望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望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