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彩印花布: “花包袱”里的乡土人情
□临报融媒记者 王泓钧通讯员 邢子芹 张继平实习生 刘家君
沂蒙山区儿女婚嫁至今沿袭着“传启”的习俗。“传启”是有讲究的,无论男方送女方的嫁衣、聘金,还是女方回男方纳的“千层底”,都包在一方花布里。这方花布叫“花包袱”又叫“包袱皮”,谐音“包住福气”,寓意吉祥美好。“花包袱”讲究喜庆,印着大红大紫的牡丹、荷花、龙凤等图案,是沂蒙地区特有的彩印花布。
彩印花布作为一种古老的民族手工艺品,据传源于秦汉,盛于明清,以奇异的艺术形式,独特的面貌,古朴而浓艳的风格见长。流传至今,家住河东区太平街道申家太平村的张明建是全国唯一一位掌握打版、制版、熬油、刻版、调色、印染等综合技艺的民间传承人,是沂蒙彩印花布的第六代传承人。
60年前,年仅14岁的张明建就被父亲送到师父周绍祥家学习制作彩印花布,3年学成之后赶集卖布,很是畅销。师父周绍祥曾评价说:“你这花都离了布了!”
之后,张明建一直靠着彩印花布养家糊口。彩印花布的发展几经坎坷,曾成了“破四旧”的对象,许多印花布、图版及工具都被焚毁。机智的张明建把最为珍贵的三国时诸葛亮征南的“五毒肚兜”、象征唐朝出征胜利的“四方同喜”、宋朝时为佘太君祝寿的“多子多福”、康熙盛世时的“连年有余”彩印版样卷在一起,连同上好的颜料藏进鸡窝,才得以保存下来,但彩印花布的技术也就此沉寂了下来。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彩印花布这项古老的工艺再一次回到了大众视野。机缘巧合下,已经转行做木匠的张明建又拿起了刻刀,立志将彩印花布发扬光大。
除了婚嫁“传启”时的“花包袱”,传统的彩印花布还做老辈人穿的衣服,日常用的门帘、桌布的图案就更丰富了:“吉庆有余”“富寿图”“二十四孝图”“五虎六顺图”“十二生肖图”……红绿相映的彩印花布里,包罗了沂蒙乡土风情。
2017年,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张明建构思3年,刻版1年,绘画8个月,制成了长19米、宽3.5米的《中国梦》巨幅彩印花布。
巨幅花布上,包含了17个民间故事。中心背景为“龙的传人”,左右上下配以“三阳开泰”“丹凤朝阳”“富贵满堂”“鹤鹿同春”“五子登科”“连年有余”“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绘出了国泰民安、人民幸福的时代主题,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年74岁的张明建从未停止过对这一具有鲜明沂蒙特色的古老民间艺术的弘扬和传承。彩印花布采用镂空纸板印刷的方法制作印花,经历打版、制版、刻版、上油、配色、印染六道工序,一色一版,一次一次地点染不同色彩。张建明独创了彩印的“渐变色”,他印出的莲花一改传统单色模样,花瓣颜色由洋红过渡到大红。这一民间艺术也得到了包括冯骥才、韩美林等艺术大师的喜爱。
如今,彩印花布成为了临沂旅游文化产品的代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张明建还把它带进了大学课堂。通过坚守、传承和创新,彩印花布这一中华传统民间艺术,将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新闻推荐
男子心系事故家属28载桐城交警帮其完成心愿28年前,一场惨烈的交通事故让一个幸福的家庭破碎,张某亲眼目睹了事故发生的过程...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