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是合肥,处处出合肥 洪放谈新作《追风》:把最好的诗篇写在这片奋进而亲切的土地上
著名作家洪放近日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播出的徽派栏目。
此番他携书写合肥科技城大变迁故事的长篇小说《追风》走进徽派直播间,分享这本书与合肥的关系,对合肥的意义,探讨一个作家的时代性创作与纯文学写作之间关系的处理。虽然书中南州的枝枝叶叶总是闪烁着“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影子,洪放也坦言从桐城到合肥确实切身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创新脉动,但这依然是一部虚构的文学作品,只是始终有重合着合肥脚印的剪不断的热忱,以及一部虚构作品里真实的一个国家创新精神的缩影。他说,于合肥,于时代,这本《追风》都有一种深沉的使命感。
落在实处的亲切感觉
徽派:徽派虎年第一期节目,祝徽派观众虎年大吉。这次走进我们徽派直播间的是省作协副主席、合肥市作协主席洪放先生,洪老师先跟我们徽派的观众打个招呼。
洪放:有幸新年走进徽派,祝大家新年好。
徽派:今年这一期挺喜庆的,洪老师带来的这本新书《追风》,这两个字让我想到咱们正在举行的冬奥会。
洪放:“追风”这个词本身就是动态的、轻盈的、力量的、向前的,是一种向往和总结。就这本叫《追风》的小说来看,这是一本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重大主题的现实题材,全面反映十余年科技创新的历程。我们的改革从工业经济到制度改革到现在主要进入科技创新,过程复杂而漫长。作为作者,这本书如果用两个字说是“科技”,四个字说是“科技创新”。
徽派:紧随时代脉搏。
洪放:准确说这本书改稿四次,历时三年。第一稿出来以后可以说重新写了一次。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其实也参与了这本书的创作,付出了很多心血。现在呈现出来的东西和最初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包容度和历程的展现都是很完整的。
徽派:四易其稿。肯定放了很多心血在里面。我昨天翻完了,我有很强的代入感,我说这不就是我们合肥嘛,虽然里面说是省会城市南州市。这种创作对于一个作家是好事还是坏事?毕竟那么强烈的代入感,它是小说还是纪实文学?
洪放: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一个作家可以离开他自己认同的精神文化世界。作为一个新合肥人,受合肥文化的影响,合肥这个城市也逐渐进入到我的精神原乡中。写任何小说,都难以避免和合肥文化故乡的关联。这本书更加明显一些,这是以合肥科技创新为蓝本,但并不是纪实文学。作为基本参考,有很多合肥的元素,也做了一些技术上的处理。读者感受到作家创作的精神依靠,有一定的亲切感,说明创作真正接地气,真正反映事实,而不是悬在空中的、全是虚构的东西。
真实故事蓝本的创作考验
徽派:三年四易其稿,这其中最难的地方在哪里?我开始也以为是纪实文学,但是看着看着发觉这是一部亲切的小说。
洪放:第一稿有很强的纪实性,所有我掌握的素材都放在了第一稿中,出版稿已经做了处理,但有些地方比如科学岛是不能改的,它是特定的,当然创作素材中也有一些共性的。
徽派:有人很自然会对号入座,会有意处理吗?
洪放:这部小说,四易其稿,小说故事性文学性要不断改,人物设定故事冲突,都是要不断修改。作为一部小说,还是要从小说本身特性来处理。一本小说,首先是文学性,在文学性的基础上要让读者读到一个好的故事——我的优势是合肥创新发展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故事。很多读者读了之后都会说是写合肥的,我也希望读者看到小说中合肥的故事,同时充分考虑到这是一本小说,故事设定情感设定,毕竟小说是再生的艺术,小说里也会出现北京元素上海元素,别的地方的科技创新的元素,肯定有合肥故事的主要存在,但绝对不是单一的合肥故事;第二,书中的人物是集合了多个人物的特性,是作为小说的文学性存在的,肯定不是某一个具体人物,写到科学岛是作家创作的需要,落到实处,同时作为合肥的作家,也想把合肥推出去,也是作家的职责所在。
徽派:可以想象你在创作时围绕天鹅湖散步,看孩子堆沙子的情景。那里面哪个人物最吸引你?譬如一个学者来挂职副市长,想要做出一些成绩,难度很大也很真实,这就要有血有肉。包括小说里人物的婚姻状况,和子女的关系。洪老师谦虚,说有好的故事蓝本,但作为小说家,面对这样的蓝本,想象的空间会不会逼仄狭窄一些?会陷入脸谱化,尤其有着真实故事做底的。
洪放:确实很困难。文学创作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有典型故事蓝本的创作,真实性和艺术性处理的问题。这次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学性和真实性的处理。但这也是一次锤炼,在保证文学性的基础上,同时又不拘泥于某一个现实的单一的作品,几个感受特别深。第一个,怎么处理现实题材和文学性。写其它作品有更多虚构和想象空间,有些东西没法想象,甚至没有想象的余地,开始很困惑,就确定了基本方向,首先是文学作品,按这个标准来写,围绕文学作品四个字来勾勒故事虚构人物;第二个,是怎么解决有故事蓝本的故事和小说真实的关系。这本书开始关注度肯定很高,首先是科技创新的题材比较少,其次很关注在这个历程中他们所充当的角色,留下了什么痕迹,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作为作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写特别明显的个人,特别明显的重大个案,过分脸谱化;第三是怎么处理重大现实题材和当下社会发展的关系。目前以全国一个省会城市科技创新为蓝本的小说,这是第一部。
徽派:这是第一部。
洪放:对。全面写这个题材的是第一部。怎么呈现科技创新在整个城市发展中的作用,给城市人民获得感和成就感,科技创新是城市前进历程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这个城市的全部。围绕科技创新,这个城市还做了更多的工作,通过这些矛盾的解决,就避免读者过分寻找小说中的合肥。我也希望小说出来后,合肥读者感觉这个小说写的是合肥,但是处处跳出了合肥,没有过于拘泥合肥。
创新洪流里还有太多故事
徽派:有没有人联系要改编影视剧?洪放:有。不方便透露。
徽派:果然。我想也是,因为小说展现的不仅仅是科技成果,还有时代人物的精神状态,真的特别合适搬上荧幕。如果有,您会做哪些处理?
洪放:对于后期的改编我们有很大期待,首先是需要这样的全面反映科技创新的作品,第二,这本小说提供了影视剧改编的可能,但是肯定还是有距离,我相信将来有机会,作为小说的作者,能够提供更多没有写进去的科技创新的细节。影视剧可以更加丰富,譬如小说中民营科技企业,这里面故事很多,三个海外回来的,三个人做无人机,其实有很多这样的动人故事,还有大量丰富的细节可以提供。我也相信出来以后会是有时代感的、能打动人的电视剧。
徽派:回到小说创作者。洪老师写这本书,肯定有困难有遗憾。
洪放:肯定有。
徽派:接下来会继续下去吗?还是有新的题材,虎年的创作计划?
洪放:这几年,2019年开始,基本上都在这本书上,虽然也写了一些中短篇,但很少,主要精力还是在长篇小说。下一步写什么题材,是不是沿着这条路写,可能性很大,有很多素材、人物和故事可写。作家在这个时代,有自己纯真的文学梦想,也要有自己宏大的时代主题。作家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要把最好的诗篇写在大地上。肯定还会写这样的作品,但时机和方式还要再看机缘。这些年一直在写合肥,其实也是文学的陌生化的问题,对固有创作的一个冲击。我也还期待着回到桐城,对故乡文化与现实有新的陌生的感受,从而抒写和重拾我的桐城精神文本。
徽派:不管是桐城的乡土文本还是合肥的科技文本,相信可以期待洪老师的未来作品。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文薛重廉/摄
新闻推荐
2月9日下午,桐城市公安局新渡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自己买的肉放在电瓶车上不见了。民警立即前往现场,向报警人了解详细情况...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