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城市重点产业不断“串珠成链” 合肥都市圈创新、产业能级实现新跃升

合肥晚报 2021-12-25 05:47 大字

○合力(六安)高端铸件及深加工研发制造基地效果图

近年来,合肥都市圈各城市聚焦产业发展,在科创和工业等方面的合作持续向纵深推进。如今,随着创新要素加速在“圈内”流动,各城市重点产业不断“串珠成链”,整个都市圈的创新和产业能级实现新跃升。

【科创】 合作共建工业铁路安全“生命线”

坚持走科创+产业协同发展道路,合肥都市圈的科创与工业企业正不断加强合作,着力推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成立于2001年的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大高科)长期致力于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领域的研发与生产,如今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今年,该公司又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当前,该企业正与位于马鞍山的中国宝武马钢集团开展深入合作,推进该企业内部的工业铁路智能化、少人化、无人化发展。

“工业铁路是冶金、矿山、钢铁等领域大型企业生产运营的动脉。”工大高科副总裁程磊介绍,合作双方正打造一个基于云平台的工业铁路智能化远程诊断与运行保障系统。

“这个系统采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围绕着工业铁路运输的全流程、全工序、全要素,提供远程设备维护和运行保障服务。宝物马钢厂区内有180公里铁路,分散在20多个站场,现在每个站场至少都要安排一个维护人员。系统建成后,可以代替人力并时刻保持‘专注’。”

不仅如此,这个“不知疲倦”的系统还有“预诊断”和健康管理功能,在设备出现故障前就能及时发现端倪,做出预警,可让工业铁路真正实现长周期无故障工作。“它相当于工业铁路上的安全‘生命线’,将逐步实现工业站场系统运维的少人化,甚至无人化,进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系统研发时,我们与宝武马钢每周都会互派人员进行调研、沟通、方案设计,我们还在宝武马钢驻点,看现场,看方案,梳理工艺流程。”程磊表示,正是合肥都市圈的发展,给双方的合作带来了更好的机遇和推进过程。“政府给我们牵线搭桥,项目还得到了政策、资金多方面的支持。”

都市圈科创合作日益纵深

聚焦科技创新合作,如今,合肥都市圈创新能级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合肥都市圈城市持续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例如,桐城市人民政府与合肥工大共建“合肥工业大学(桐城)产业研发中心”,聚焦绿色包装和机电装备两大产业,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人才交流培养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真正实现了校地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共享。接下来,还将继续积极推进都市圈城市与中国科大、合肥工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平台项目建设。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合肥都市圈间的“渠道”更加畅通。在马鞍山,科技成果信息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全面对接安徽省创新馆,融入了安徽科技大市场省、市、县三级市场体系。同时,六安市成功纳入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范围,正与合肥、芜湖、蚌埠一同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

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等重点领域,合肥都市圈还征集梳理了35条圈内城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急需攻克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各城市联合开展科技攻关。记者获悉,已收录大型仪器1907台套、入驻用户225家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子平台,还将扩大到合肥都市圈城市合作使用,进一步提升都市圈科技资源利用率与开放共享水平。

【工业】

都市圈产业“串珠成链”

以工业车辆、工程机械和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为主业,多年来,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合力)立足合肥,做大做强,综合实力已位于世界工业车辆行业前列。与此同时,该企业持续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推合肥都市圈产业“串珠成链”。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安徽合力便在蚌埠建立起全资子公司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液压油缸和液力变矩器。如今,这块120亩的“蚌埠基地”已具有年产10万台液力变矩器、100万根各类油缸的生产能力,并成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液压油缸和变矩器是工业车辆上的重要零部件,它们的生产也是公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安徽合力投资管理部部长程胜说,随着公司产能扩张的需要,“蚌埠基地”已成为公司重要的一大供应链。更重要的是,“蚌埠基地”在当地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辐射圈,持续带动着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

记者获悉,基于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安徽合力在“十四五”期间还将在蚌埠龙子湖区筹建一块占地350亩的蚌埠智能制造基地。

“这块基地也将研发生产油缸等核心零部件,但新项目的重点在于更加‘智能化’‘数字化’。我们会在其中布局一系列新的生产手段,致力提高‘亩均生产效益’。借助这一‘智能平台’的搭建,也期望能为当地培养、聚集更多高技能人才。”程胜介绍,新项目预计明年上半年动工,建成达产后,有望助力当地油缸等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产值在“十四五”期间翻一番,并为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十四五”期间,安徽合力还将在六安建设合力(六安)高端铸件及深加工研发制造基地项目,重点做工业车辆的配重部件。“传统的配重生产环境可以用‘脏乱差’形容,但在这个基地,我们将‘带去’一系列新的铸造技术和理念,通过先进手段,实现‘绿色’生产与智能制造。”程胜说,该基地建成投产后,有望达到10个亿的年产值,将大大带动当地就业,推动产业发展。“项目9月已奠基,目前正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首期预计两年半内建成。”

进一步发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作用

近年来,合肥都市圈产业间的协作更加广泛和深入。

在重点产业上,合肥都市圈正不断强化城市产业生态营造,促进龙头与配套企业联动。例如,六安市发挥区域毗邻优势,在新型显示、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与合肥市深度契合,引进了欧菲光、胜利精密、英力电子等龙头企业,已成为合肥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配套基地。

都市圈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在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都市圈各市经信部门、企业代表参会。其中,合肥都市圈4市(合肥、蚌埠、淮南、马鞍山)共签约项目33个,超210亿元。此外,在世界制造业大会、新能源汽车展等重大展会上,都市圈企业也都开展了广泛的对接合作。

此外,都市圈相关部门沟通交流也更加顺畅,合肥与淮南、芜湖、淮南、马鞍山、滁州等地经信部门常态化开展合作交流活动,议题涉及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建立、同城化产业合作等各方面。基于这样常态化的互动,2020年,合肥都市圈成员单位会同圈内的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发起成立合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联盟,以都市圈工业产业链需求为导向,共同提升工业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各城市通过专题培训等方式,携手促进产业人才培养。

“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坚持走科创+产业协同发展道路,充分发挥合肥创新资源辐射带动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探索建立‘卡脖子’技术攻关机制,聚力破除技术壁垒。”合肥市发改委副主任于晓淦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都市圈专项产业(链)联盟作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智能家电等圈内重点产业,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同,实现延链补链强链。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刘畅司晨

新闻推荐

“毛毛虫”

□桐城疏桐新安老年范微信公众号开通啦欢迎广大读者扫码关注我们会适时更新读者的大作毛毛虫生活在乡野,没有骨头,长相也不...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