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 安徽成立第一个学术团体

合肥晚报 2021-11-23 00:49 大字

○安徽公学旧址

○安徽学会组织者之一,学会调查员李光炯

自19世纪末开始,世界列强纷纷入侵,中华民族处于存亡绝续的紧要关头,一批富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渐渐觉醒起来,纷纷组织学会,编译书籍,把国外的先进制度、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的爱国知识分子于1905年成立了安徽学会,这是本省第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

安徽学会这样成立

1905年,安徽学会在江宁府上江考棚成立。成立后即通过了《安徽学会暂定简章》,选出了会长和四位副会长,其中合肥人蒯光典为会长; 并按八府五州行政区划选出13人为总董事。除此之外,安徽学会还设立了评议、执行两部。评议部有评议员50人,综理评议工作;执行部除了编辑与检查现行教材外,还有调查员李光炯、邓绳侯等44人负责调查学校现状,特别对农工商现状的调查,为创办职校或大中学堂附设实业专科提供依据。

据史料记载,安徽学会的具体任务有十项之多,既有辅导学生自治与订立自治公约,设立专门研究会,吸收中西学有造诣者进行专门研究,考察实业现状,以便于中小学校增设实业学科;也有筹划经费,扩充学校,倡导学生出国留学,引进国外科技;还有承担编辑与审订教材,开展省内外学术交流等等。

安徽学会成立后一年,根据相关规定改名为安徽教育会,会员有91人。1907年,考虑到皖南、皖北地理条件不同,经济文化又有区别,于是分别成立皖南、皖北两个教育会;同时把各县学会改为教育分会,仍以提倡科学、振兴教育为宗旨。

自安徽学会成立以后,对安徽科技教育发展以及全国民主革命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相关资料统计:1905年学会成立,全省仅有中小学堂80所,到1909年,全省中小学堂发展到723所,平均每年增加160多所。这些学堂的迅速兴起,为安徽发展打下了基础。

安徽学会做了哪些事

安徽学会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一点是最重要的。学会组织者都是政治开明,热心地方科技、教育的爱国人士,对兴办学校提倡科学起了先导作用。

安徽学会首任会长蒯光典就是其中之一。据史料记载,早在1904年,他就把皖南中学改为皖江中学。为了办好这所新型学校,他把旧书院的田租拿出,并拨米厘作为该校的常年经费。其他创始人如姚永概、邓绳侯等人都是安徽高等学堂、中等学堂以及女师、师范的校长、教务长等。学会的成立,可以说是安徽全省教育人才的荟萃。

其次,当时的学堂都把自然科学列为必授课程。初高等小学堂设修身、中国文学、算术、历史、地理、格致(自然)、体操、图画、手工等多门功课。中等学堂还增加外国语、博物、物理及化学等功课。在这新旧学过渡时期,各级学堂的教员大多来自科举时代的进士、举人、贡生,对提倡科学与发展教育十分不利。安徽学会根据本身任务,首先协助学务处在安徽高等学堂设立师范专科班,培养中等学堂师资。1908年,安徽高等学堂增设理化专科班;次年,安徽中等学堂均增设文科与实业两个专科班。据记载,安徽高等学堂自1906年至1909年毕业人数达225名。这些高、中等学堂的毕业生、师范生、专科生,为新旧学过渡时期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具有科技知识的新型教师,改变了清一色“老夫子”上讲堂的落后面貌。

当然,安徽学会还提倡留学,引进国外科学技术。安徽出国留学始于1902年,首批留日学生有方时简、潘赞化两人。1905年在安徽学会倡导下,两次派鲍庚、许成材等44人赴日留学; 1908年留日学生发展到77人,并在1908年2月开始向欧美派遣留学生丁绪贤等12人。1909年,选派留美学生10名。这些留学人员潜心学习,使安徽科学技术在诸如地学研究、矿业开发、铁路建设、农村水利、中西医学等领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丁绪贤、王星拱1912年在英美等国与其他留学生组织“中国科学社”,1918年迁回上海,至1959年完成历史使命。40年来除进行学术活动外,还兴办研究所、图书馆、图书仪器公司,出版《科学》、《科学丛书》等刊物书籍,对培养科技人才,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均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

安徽学会的深远影响

有学者指出,安徽学会的最大特点,就是把科学技术和挽救国家民族危亡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不但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振兴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把发展科技同改革国内政治联系起来,从而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20世纪初,中华民族正处于多难之秋,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大多凭借兴办学堂,出版刊物与秘密结社方式,从事民主爱国活动。安徽学会其中一部分组织者就是这些活动的骨干力量。他们在发展科技教育的同时,为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奔走呼号,有些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安徽学会组织者之一,学会调查员李光炯就是这样的人。1902年跟随他的老师吴汝纶东渡日本,考察政治维新与教育制度,回国后协助吴汝纶创办桐城中学。次年受聘湖南高等学堂任教习,与学堂学监卢仲农自筹经费创办安徽旅湘公学。1904年迁回芜湖,改名为安徽公学,先后聘请江彤侯、陈独秀、刘光汉、柏文蔚等一大批爱国有识之士任教。为了扩大革命力量,他们在安徽公学组织“岳王会”,向新军与青年学生宣传民主思想,为安徽省培养了一大批革命骨干与农技人才。还有学会纠察员潘瑁华,1903年在日本考察警务时结识陈独秀,并参加了同盟会。回国后与陈独秀一起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该报先后开辟实业、地理、卫生、格致等栏目;1905年他任安庆警务学堂总教习,自筹经费组织“集贤诗社”,作为集合同志和灌输民主革命思想的场所。再有学会执行部副部长汪旧游,先执教中江书院,后至江宁讲习科学,学成任两江师范学堂教习。后与柏文蔚等组织“强国会”,并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学会评议部副部长薛哲,留学回国担任新军62标2营管带,长期在官兵中倡导革命思想,并在安庆马炮营起义中身先士卒,英勇献身……

因此说,安徽学会的成立,不仅促进了安徽科技教育的发展,并且对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人们称它为安徽科学教育史的里程碑,是当之无愧的。

□郭静洲 程堂义

新闻推荐

“黑马”合肥仍需努力:科研转化亟需增强 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以近四十年为尺度,中国城市的发展从来不缺大开大合的逆袭故事,但勉强称得上白手起家的却不多,而白手起家之后成为长期“白马...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