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温室树

铜陵日报 2020-08-18 09:52 大字

□谢志平

近日,读清朝名臣张廷玉著的《澄怀园语》,其中语曰:“凡事贵慎密,而国家之事尤不当轻向人言。观古人不言‘温室树’可见。”

张廷玉,是铜陵的邻县桐城人,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三朝元老,既深受康熙帝器重,更受雍正帝倚重,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即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是清代大臣中获得“配享太庙”这一殊荣的唯一汉族人。《澄怀园语》是张廷玉自己历经人生风雨的深切感悟,是告诫子孙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家训。凡事贵慎密,而国家之事尤不当轻向人言。就是说,处事最重要的是保持谨慎,要保守机密,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事情尤其不能轻易地对别人叙说。为了强调这一观点和态度,张廷玉搬出了古人不言“温室树”这个典故。

温室树,语出《汉书·孔光传》:“光周密谨慎,未尝有过。沐日归休,兄弟妻子燕语,终不及朝省政事。或问光:‘温室省中树何木也?’光嘿不应。”在西汉时, 温室殿是朝廷尚书省的办公场所。孔光,相传为孔子第十四世孙,自幼秉承儒学家风,饱读诗书,年未二十即踏入了仕途。汉成帝即位后,孔光以其卓越的才能被任命为尚书,数年后,孔光即领尚书事,成为了尚书省的领导。汉代的领尚书事又被称为“典枢机”,意为掌管机密,该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便是保密。孔光平时为人就非常周密谨慎, 对家里人从不谈论朝廷中的事情, 甚至有一次,家里人问他温室殿周围种的是些什么树木,他也只是笑笑,没有回答,守口如瓶。因为孔光心里明白,如果讲了温室树,那接下来就是温室事,拿国家机密当茶余饭后的谈资,会干扰政事,影响国家治理。

从此以后,“不言温室树”成为一个典故,孔光作为古代官员坚持原则、遵守法度、保守秘密,他的处事的典范影响着后人。如在梁武帝时,徐勉与周舍同朝为相,执掌机要。徐勉工作谨慎认真,每有表奏都要将草稿焚毁,以防泄露机密。周舍掌机密二十余年,如果与他人谈话,经常滔滔不绝,还爱开玩笑。然而令人惊叹的是,周舍的谈话内容竟根本不涉及国家机密。又如在唐太宗时,杨师道为侍中,工作谨慎周密,从未泄露半点国家机密。亲朋好友经常好奇地向他探听禁中之言,每次都被杨师道以答非所问的方式搪塞了。杨师道常说:“我小时候读过汉代的历史,看到孔光不言温室树的故事,十分钦佩他的为官之道,他是我要学习的榜样。到了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还以诗称赞:“汉相家人尚苦疑,不言温室树何枝。”

孔光自觉遵守国家法度、保守国家秘密的个人修养一直被后人传颂、效仿。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身处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肩负使命,要时刻保持着高度警觉,当有“不言温室树”之自觉。

新闻推荐

河东:一片涝洼地的四次蝶变

□记者纪伟通讯员王金贵报道本报临沂讯7月31日,大雨席卷而过,在临沂市河东区太平街道丰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稻田里,...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