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历代书法探微
□欧新中
合肥地处皖中,素有“江淮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南北文化在此交融,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降书法艺术名家、名作辈出。本文仅就合肥书法地域风格的形成、发展、特征、代表人物做一粗浅的探讨。
历史上合肥书法特征
一、合肥的地域文化特征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历来是一个军事重镇或是地区的政治中心。南北文化艺术在此交融,所以合肥的书法艺术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形成了碑帖兼容的艺术特征。
二、合肥历代代表性书家
合肥历代代表性书家有:文翁(西汉)、包拯(宋)、余阙(元)、束遂庵(元)、方正(明)、龚鼎孳(明)、李天馥(明末清初)等。
余阙,字廷心,一字天心,是科举史上合肥可考的第三名文榜眼。官至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谥忠宣。其书法精于篆隶,格调古雅。
束遂庵,元代书画家,合肥人,尤善山水,有《君山酹月图》。
方正,合肥人,善书法。明永乐初以楷书征召修纂《永乐大典》,入太学,授工部都水主事。
龚鼎孳,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合肥人,崇祯七年进士,“江左三大家”之一。工书,善山水。其书法隽永秀逸、颇具韵味。
李天馥,字湘北,号容斋,合肥人。清顺治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谥文定。擅长诗词文章,亦精于书法,合肥地区至今仍留有其很多题字和作品。
合肥近现代书法
明清以后,合肥的文化艺术日益繁荣,文学著作更是大量涌现。仅嘉庆《合肥县志》记载的文集就有近百部之多。龙源、高海、蔡悉、孙镇、王霍、孙荆等一批在清代文坛上有一定影响的合肥籍文人脱颖而出,加之桐城文化、新安文化兴起,逐渐交织构成了江淮文化。而合肥正是处在江淮文化的中心,南北文化在此交融,兼有老庄文化的滋养,合肥区域性的文化特征显现了极大的包容性和风雅精神。
一、在此大文化环境背景下,使得合肥地区的书法艺术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并涌现出一大批代表性书家,在全国的影响逐渐扩大。
施桂庭,字凝香,号墨痴,合肥人。清康乾时期书画家,其书法以篆隶见长。
宋崖,字启祥,合肥人,能诗,工画,善书法篆刻。
吴克俊,字菊坡,号蔗翁,合肥人,清乾隆时期书画家。
沈理浩,字漱石,合肥人。清乾隆时期书画家。
蔡邦恒,字月樵,合肥人。清乾嘉时期监生,精于诗书画。
宋锦,字云屛,合肥人。清嘉庆、道光时期书画家。
胡世荣,字澹泉,号随安居士,合肥人,清代书画家。
张孝存,合肥人,清代书画家。
吴江春,字岷源,合肥人,清咸丰时期书画家。
施森柏,号小痴,合肥人,清同治时期书画家。
二、还有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将领及其子女、亲眷和晚清名流书画家,如李鸿章、李翰章、李鹤章、吴赞诚、张树声等。
三、但是邓石如、姚鼐、梁巘、包世臣等书家对晚清、民国时期合肥地区书法风格特征的影响最为广泛,尤以包世臣书风最为明显。
代表人物沈用熙,字薪甫,学书于包世臣。其间在合肥学书于沈石翁的人很多,有刘泽源、张文运、张琴襄、靳理纯、刘石宜、李恩绶等,他们也奠定了合肥书法的广泛基础。
合肥当代书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审美取向也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呈现出多元化、多风格的局面,他们在继承前辈传统的基础上,兼容古今。书风趋向于高古、浑厚、简略、自然的新风,强化艺术性与文化性的融合,艺术品位、格调、趣味不断提升和丰富,使内质与外象相辅相成,呈现出静穆、雅趣之美。
随着合肥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文化事业得到了高度重视和空前繁荣,大湖名城的书法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和繁荣景象。
新闻推荐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受疫情影响,传统菜市场遭受“冷落”,线上买菜迎来了销售高峰期。“线上菜市”热热闹闹,守护着老...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