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盛时装计划投资2000万元进军医用防护品领域 增产口罩助战“疫” 扩大产能促转型

马鞍山日报 2020-02-24 03:02 大字

记者 余齐斌 刘挺

2月23日上午,记者在门岗测过体温进入德盛(马鞍山)时装有限公司,只见一楼有员工正在将装满口罩的纸箱搬运到停在楼前的货车上。在此等候记者的总经理项守朝告知:“这是供应经开区企业的口罩,数量不多,我们正在想办法逐步扩大产量。”

一“罩”难求催生增产念头

一个生产服装的企业,为何生产口罩?项守朝直言是因为买不到口罩刺激的。“疫情发生后,自己想买些口罩防护,但市场上口罩极度紧缺,太难买。刚好媒体上报道浙江鼓励服装生产企业转产口罩、政府销售兜底的信息,说明政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生产口罩,我就有增产想法了。”

真是想睡觉枕头就来了。2月10日,德盛的客户、我国最大的丝绸集团浙江万事利找来了,请德盛帮忙代加工10万只口罩、2万件防护服。“能为人家代做,为什么不自己干呢?何况既能为缓解马鞍山市口罩供应紧张做贡献,又能给企业增加收入?”项守朝立即向马鞍山经开区汇报并获得支持,经开区迅速与市市场监管局、商务局等部门联系。随后,市市场监管局多次来德盛现场服务、指导,明确民用防护品技术标准,规范生产、高温消毒流程等,使德盛具备了生产口罩的条件。

加快复工进度不断增加产量

走进三楼宽大的车间,只见生产、检验、包装人员各居一隅。按照防疫要求,德盛对员工每天测体温2次,每人每天发口罩2个。二十多个生产人员每5个人一组,保持间距,避免聚集。据悉,为尽快出货,助力抗击疫情,德盛快马加鞭,2月20日试生产,产品通过了市相关部门检测,22日正式生产。

据介绍,由于是人工生产,且复工人数有限,德盛目前百余台缝纫机的利用率只有30%,每台机子日产口罩200只左右,一天的产量五六千只。项守朝遗憾地说:“目前,我们的口罩全部供应经开区复工企业,但离企业每天三四万只的需求差距很大。随着复工人数不断增加,产量会持续提高,员工全部复工后日产量能达到两万只。”

眼下,口罩生产设备、原材料不但紧张且涨价幅度大,德盛的原材料库存情况如何?项守朝带记者到一楼仓库,只见一捆捆蓝色白色的布卷有序堆放着。“原材料很难买,我们先前从湖州订购的3批喷绒布,因为浙江限制外销货发不了,后来找人从金华采购了2吨喷绒布、从桐城采购了8吨口罩内外层无纺布。目前的这些库存可以生产200万只口罩。”

投入巨资扩产推进转型发展

原本生产服装,现又增产口罩,德盛是权宜之计还是有长远打算?项守朝坦陈,人工生产只是暂时的,总部在深圳的德盛企业集团已决定投资2000万元,在马鞍山建设医用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安徽省医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很少,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在多元化经营、转型发展上多动脑筋、开辟新路。”他表示。

据介绍,德盛计划购买10条全自动口罩生产线、建设两个各1000平方米的无尘车间,生产平面口罩、N95口罩。目前,德盛已向东莞宏祥机械设备、东莞快裕达自动化设备两家公司预付了一期5条生产线定金,生产设备将分两批于3月底、4月中旬到货;投资200万元的1000平方米无尘车间建设正在推进,3月底建成。

对于医院防护用品生产基地建设,项守朝很有信心:“我们已规划好了,拿出一栋3层的厂房,一层做仓库、二层做防护服生产车间、三层做口罩生产车间。等到实验室、消毒、检测等各种设备配置齐全,通过审核取得生产资格,我们会尽快投产。我们测算了,一期达产后口罩日产量可达70万只左右。”

新闻推荐

安徽桐城六尺巷亮相《中国地名大会》:地名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六尺巷,因为史上最强“调解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而得名。请听题,六尺巷位于以下哪个地方?A.浙江桐庐B....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