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下 更需重视文化协同融合发展

澎湃新闻 2020-01-03 08:24 大字

文化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同时,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我们不能用其他领域的规律或经验去规定文化建设的道路,只有对文化怀有敬畏的心态,把文化当成文化对待,而不是达成其他任何功利性目标的工具,才能最终实现文化的健康发展。

有鉴于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定位、模式和道路,对于长三角文化发展自身的繁荣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都有着迫切的时代意义。

首先是长三角文化发展如何在协同融合中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

要正确理解文化领域的一体化与其他领域存在不同的规律。每个不同的区域因为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会形成不同特点的文化形态,只有每一种文化形态都能够繁荣发展,才能推动长三角文化发展的百花齐放,进而呈现出文化内涵的包容与丰富。

一体化发展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代表中国参与世界对话的高质量特大城市群,进而转化为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治理模式和发展路径。一体化的重点应该是市场层面的一体化、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产业布局的一体化、民生服务的一体化等等,不能在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态上强调一体化。

协同发展需要一种整体的文化发展视野,要跳出本位主义的发展格局,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理解长三角文化发展的时代意义。

当前,政绩考核模式依旧是按省市来划分的,各省市工作谋划的初衷几乎都是本位主义考虑,还没有形成从长三角整体考虑的自觉意识。行政壁垒在文化领域的突出表现,就是省市之间文化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以及文化市场的相互封闭。因此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以打破区域行政壁垒的藩篱和限制,突破本地区单一的文化格局,促进长三角文化的协同融合发展。

其次是要防止文化的同质化和单一化倾向。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本会大量涌入长三角的文化发展领域。

资本对于文化的评判价值与文化自身的客观价值会有很大的不同,资本强调的是能够增值的文化形态和文化项目,能够直接带来短期收益的产业形态。这种背景下,资本就会特别强调时尚文化、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的渲染,特别是关注有消费能力的所谓高端人士和成功人士,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会考虑的比较少。

如果没有超越短期利益的长期追求,江南优秀传统文化可能逐步走向边缘化,甚至被同质化的城市消费文化所取代。未来的长三角城市空间,将会是生活空间、旅游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复合空间形态,也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长三角文化的繁荣发展。

比如,在长三角区域江南古镇的开发过程就出现了一些值得警醒的问题,发展的高度同质化、文化内涵的丧失、高端化和士绅化、文化地产的遍地开花、原真性生活空间的退出……这些问题是在长三角文化发展过程中要高度关注的,否则,以江南文化为内在支撑的长三角城市群可能就会逐步丧失其独特的文化标识和民众赖以生存的文化精神。

第三是要特别关注如何形成新时代的江南文化。

尽管长三角地区在文化方面有很多内在的联系,但其核心的文化价值和文化精神仍有差异:上海文化主要强调海纳百川、包容开放的特征;江苏文化秉承了吴文化外柔内刚、谦让开拓等许多传统;浙江继承了越文化和浙东学术的精髓;徽文化则深受程朱理学、桐城学派的文化影响。

“长三角”自发的文化认同不是三省一市文化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在相互交流融通中生成一种新的文化内涵。

从历史上江南文化的形成脉络来看,其实在宋元明清时期,长三角区域就形成了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发达的水系交通使长三角的来往带来人员往来的便利,同时稻作文化的生产生活方式,高度分工的农产品专业化生产都共同推动了诗性江南文化的形成。整个江南地区的乡村与城镇,城镇与城镇之间,依托市场网络逐步结成相互依存、互为关联的有机整体,也为江南文化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其影响和渗透力一直延续到当下。

在新时代的当下,我们如何形成基于当代生活和时代语境所需要的“新江南文化”?首先是,各个区域特色文化形态的充分开发传播,借助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把江南文化的各种形态产品化,生产出广为传播的、为受众所接受的优质文化产品,使江南文化产生广泛的社会文化影响;

其次是,要在区域制度文化层面,整合和制订一整套规范体系,完善区域文化合作的信誉管理体系和区域文化合作的法规体系,搭建各种类型的文化联动平台机制,实现长三角区域文化协同发展战略,避免同质化竞争。重点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区域文化市场,各地应以产业分工的视角来制定地方性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规划,使局部文化产业规划与区域整体性文化市场一体化规划有机衔接。

还要加强江南文化文脉与当代传承的综合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典籍的考据与阐释,以民众丰富的日常生活世界为肌理,构建江南文化的当代形态。在具体的文化实践中,要把时代精神、核心价值观与江南文化优秀传统充分融合,梳理归纳各区域文化形态的共通之处,进而提炼为三省一市共同认可并自觉渗透于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新时代江南文化。(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凯盛工程 “黑科技”造出超薄玻璃生产线

手机屏、电脑屏、光伏面板、汽车挡风玻璃、建筑玻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玻璃。它们,或薄如蝉翼、或硬似钢板,你知道它们是...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