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合肥都市圈 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
轨道交通梦溪路站试验段跑车
钻石飞机组装车间
美丽的十里江湾风光(鱼眼接片)
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都市圈扩容所连接而成的城市群,正成为一体化最直观的景象。
合肥都市圈,既是长三角城市群五大都市圈之一,又是安徽省“一圈五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突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6年12月,省政府出台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明确将芜湖纳入合肥都市圈。
三年来,在合肥市龙头带动下,芜湖紧紧依靠这一平台,携手都市圈兄弟城市,推进都市圈互联互通、协同创新、绿色发展、民生共享格局加快形成,在共建、共享、共赢中实现长足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打造发展新引擎
截至目前,合肥都市圈涵盖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桐城市、蚌埠市等8市。经过多年发展,合肥都市圈已成为安徽省经济最发达、最具发展活力、综合实力最强、开放性最高的区域。
近年来,合肥都市圈以共建共享为原则,以项目实施为抓手,构建了“1+6+N”规划体系(1个总规《合肥都市圈“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工业、环保、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城镇体系6个专项规划,N个双边合作规划),制定《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圈内”兄弟城市发挥比较优势,统筹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等各领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动融合、共赢发展。
《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提出,要推进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协作、开放合作、生态文明、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加快都市圈同城化步伐,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化都市圈和支撑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截至2018年底,合肥都市圈(不包括蚌埠市)以占全省的41.1%国土面积和43.2%常住人口,贡献了全省58.5%的地区生产总值和55.6%的财政收入。”——如今的合肥都市圈,已不单是推动省内八市互联互动、对话合作、共谋发展、携手前进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释放城市新活力
纵观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可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带动整个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芜湖紧紧依靠合肥都市圈这一平台,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抢抓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机遇,贯彻落实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以战新培育促产业转型。机器人产业在国内率先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钻石航空发动机获得国内第一张生产许可证,大数据产业园暨“芜湖数谷”挂牌启用,无人驾驶环卫车在全国率先投入商业运营,战新产业产值实现14%增长。三只松鼠、信义能源实现首发上市,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20家,总市值6350亿元,居全省第一。
——以项目落地促经济发展。2019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320个、竣工310个,其中,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15家,国家级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外贸形势的稳定。以创新研发促高质量发展,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家,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204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件,连续8年位居全省第一。
——以环境治理提升宜居指数。市政府与三峡集团共建的水环境治理项目全面启动,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芜湖模式得到国家发改委的肯定和推广。
——以办会办展刷新城市名片。今年,芜湖市成功举办了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首届长三角一体化创新成果展、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首届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中国旅游特色小镇发展大会等重大盛会,先后诞生了芜湖宣言、芜湖共识、芜湖联盟,芜湖成为长三角地区新的打卡地。
开辟融合新图景
要迈向更高质量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是破题关键。芜湖始终把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大部署摆在突出位置,积极贡献智慧力量,开辟融合发展、“美美与共”的新图景:
——共同构建规划体系。坚持把规划作为城市群一体化的先导,在谋划空间布局、产业布局、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衔接,把自身规划更好融入区域规划,共同构建了都市圈“1+6+N”的规划体系,取得了各方认可、各方受益的专项规划成果。
——共同推进设施联通。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铁大桥(芜湖长江三桥)已成功合龙,合芜高速改扩建已开工建设,岳武高速东延(无为—岳西段)工程、芜湖宣城机场建设稳步推进。
——共同推进人才交流。选派干部赴合肥市挂职。组织近百家次用人单位到合肥、马鞍山、淮南等地的高校院所开展招聘,提供岗位3000多个。与马鞍山、合肥开展名校、名师交流活动。
——共同推动文旅合作。制定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五个一”行动计划清单,整合设计10条都市圈精品旅游线路,在都市圈建立“产研销一体化”的营销服务渠道。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芜湖)汽车(房车)露营大会。
——共同推动创新协同。芜湖积极呼应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机器人、通用航空等一批分行业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与中科大共建智慧城市芜湖研究院。与都市圈内高校院所联合举办芜湖市大院大所合作暨科技成果对接会。与合肥理工大学签署市校合作协议,共同构建政产学研用合作创新体系。
汇聚人民新期待
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都市圈,能够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成为优质生活圈、幸福共享圈。今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描绘了我国都市圈发展的蓝图。伴随合肥都市圈城市一体化进程加快,它又将为芜湖描绘怎样的蓝图,让388万芜湖人充满期待。
顶层设计,是行动先导。按照《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和《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1年)》相关要求,深入研究、通盘考虑,着手开展都市圈课题研究与规划编制工作。芜湖将发挥“角中有廊、廊中有带、带中有港”的战略叠加优势,按照作为合肥都市圈的“副核心”的定位,聚焦芜马、芜宣发展带和合芜一体化建设,探索开展区域产业基金合作,支持作为毗邻地区的江北产业集中区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打造大龙湾生态城市。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资本、是底气。芜湖市利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叠加优势,创建国家级综合性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机器人、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机、通用航空等国家级、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改造提升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基础设施一体化是都市圈发展的基础。今年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铁大桥(芜湖长江三桥)顺利合龙,芜广铁路电气化全线开通,轨道交通加快建设,芜合高速“四改八”林头至二坝段、芜湖东高速出入口改建等工程开工建设,都市圈内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提升。下一步芜湖市将推进合芜宣宁城际、北沿江高铁(安徽段)前期工作;加快合芜高速改扩建工程进度,推进合芜宣杭二通道、芜马高速改扩建前期研究工作;开展裕溪口航道整治工程,将金山港打造成合肥都市圈通江达海的中转枢纽港,不断提升合肥都市圈水运通江达海水平。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也是都市圈发展的应有之义。芜湖市加快打造教育名城,实施都市圈城市的师资对口交流学习。结合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整合都市圈的城市之间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打造区域旅游品牌,围绕长三角等共同目标旅游市场和高铁沿线城市开展重点旅游营销宣传推介。共同开发以房车露营、自驾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康健养生、生态观光、红色教育和文化娱乐等主题产品,设计跨区域的精品旅游线路,推出合肥都市圈旅游精品线路。
城市有边,山水无边。按照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和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求,芜湖市坚持为国护江、为民治江、为城建江、为港兴江。今年,市政府与三峡集团合作的污水系统治理项目投资58亿元,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小区76个,成功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城镇污水处理合作试点示范城市。坚持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绿于民、还景于民,完成江岸造林1.2万亩。下一步,芜湖将与都市圈兄弟城市一道积极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进一步彰显“山水相间、精致繁华、亲和文明”的城市颜值,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宜创”的“六宜城市”。
“如果说,过去40多年,一个城市仅靠聚焦主业就能一枝独秀。那么面向未来,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在区域的整体能级。”市发改委相关人士表示,在合肥都市圈的引领下,芜湖将加强与圈内兄弟城市创新合作机制、深化合作领域,努力实现合作共赢,加快优质要素向圈内集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打造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为合肥都市圈建设成为全国有位次的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都市圈样板区、打造强劲活跃增长极,不断贡献“智力”“体力”!
记者 王世宁文郑远摄
新闻推荐
手机屏、电脑屏、光伏面板、汽车挡风玻璃、建筑玻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玻璃。它们,或薄如蝉翼、或硬似钢板,你知道它们是...
桐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桐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