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助我发“羊”财 讲述人:桐城市青草镇铜锣村 叶思顺 整理人:本报通讯员 杨大祥 孙传银

安徽日报 2019-12-19 06:43 大字

我今年49岁,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父亲离世早,我与母亲相依为命。只因家贫,我读完小学便辍学务农。1990年过了春节,我辞别母亲,只身去天津跟一包工头做市政工程项目。

2011年腊月,我怀揣省吃俭用攒下的百万元,携妻女回家,准备在家创业。我家乡群山起伏,山泉淙流,适合养殖牛羊。2012年刚开春,我便将100万元悉数投入,承包村民千亩山场,在山上建起羊圈,一次购回100只波尔山羊。由于缺乏养羊技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连续两年亏损,不仅百万元打了水漂,而且还背一身债。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2014年,我到省农科院向专家请教,并将专家赠的一套养羊书啃得滚瓜烂熟。我从熟人那里赊回10只波尔山羊羔,靠“滚雪球”发展,到2016年我还清所有外债,光荣脱贫。

每年开春与秋尽时期,羊可散放山林采食青草芽叶。但寒冬腊月,必须圈养,人工投料,要想上规模就必须盖大棚贮藏足够越冬饲料。在电视上我看到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国家发给补贴。我便进城打听,桐城市能源办负责人热情接待了我,帮我立项申请,还派人三番五次进山考察。当年政府就奖补我20万元,建起一座贮藏2000吨秸秆的钢构大棚。利用农作物秸秆2300吨养羊,政府又补助8.625万元。去年我贮秸秆800吨,政府补助2.4万元。今年我贮秸秆1100吨,政府补助4.5万元。秋天我又盖了一座贮藏2000吨秸杆的钢构大棚,并淘汰波尔山羊,选择养殖浙江湖羊。因为湖羊适应性强、育肥期短、产羔率高,不挑食。今年我养了900只湖羊,出售净赚20万元。感谢政府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提升民生工程,让我实现了致富的梦想。

新闻推荐

小记者变“小工匠” 从小瓦当解读徽州古建 10名江淮小记者在古徽州园林景区探秘历史文化民俗

晨报讯知道瓦片的你,知道“瓦当”为何物吗?造型千姿百态的瓦当不但是绘画、工艺、雕刻相结合的中国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