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为笔 铁为墨 砧为纸 铁画世家 赋予顽铁以生机

大江晚报 2019-09-12 15:03 大字

储金霞(中)和储铁艺、储莅文在一起

铁画是芜湖的一张特殊名片。在芜湖铁画界,“储”姓可是“大姓”,从储炎庆,到储金霞,都是宗师、大师级的人物;“小字辈”的储铁艺、储莅文,也都是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芜湖铁画源于国画,是纯手工锻技艺术,自成一体。它以铁为原料,经洪炉冶炼后,再经锻、钻、抬压焊、锉、凿等技巧制成。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还表现了钢铁的柔韧性和延展性,是一种独具风格的艺术。

铁画技艺是“偷学”的

储炎庆(1902-1974)祖籍桐城储家老屋,在芜湖铁画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新中国铁画艺术事业的创始人。储金霞告诉记者,父亲储炎庆小时候非常苦,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12岁的时候母亲也离世,因为生活所迫到贵池的一家汪记铁匠铺当学徒。因为聪明好学,储炎庆的铁匠手艺很好,18岁出师后他“跑码头”来到安庆,在一家铁匠铺帮工。因为听说长江下游的芜湖是一个水陆码头的“小上海”,“四大米市之一”和“三刀”颇有名气,于是在28岁的时候一个人来到了芜湖寻求机会。

在长江边寺码头附近的“沈义兴铁匠铺”帮工期间,储炎庆发现了经常有外国传教士找老板沈德金买铁画。“父亲第一次看到‘梅兰竹菊’四件套铁画时大吃一惊,完全没有想到用铁作画,可以这么漂亮!”储金霞告诉记者,储炎庆从此就爱上了铁画,立志要学会锻制铁画。由于沈老板的铁画技艺不外传,只在夜里偷偷地一个人制作,储炎庆只有装病,饿着肚子一个多星期在阁楼木板上挖个洞,偷看沈德金打制铁画的过程,默识要领,熟记于心。

有一天,沈老板要回乡下老家一段时间,外国传教士却找上门来买铁画。储炎庆用20天时间,自己摸索着打制了一套“梅兰竹菊”的四件套铁画,为铁匠铺赚了40个大洋。沈老板回来目瞪口呆之余,却赶走了储炎庆。储炎庆自己在街角支了个炉子,一边打铁,一边继续研究铁画,可是在旧中国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铁画艺术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一晃30多年过去了,芜湖铁画在新中国建立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56年芜湖成立铁画恢复组,储炎庆带领储春旺、张良华、杨光辉、吴志祥、张德才等一批徒弟研究铁画技艺,期间创作了新中国第一幅取材于白蛇传的铁画《断桥相会》。1957年,在芜湖市手工业管理局的支持下,芜湖工艺厂在七更点附近成立。储炎庆的代表作品《松鹰》《花蝶》《牛郎织女笑颜开》等参加匈牙利布达佩斯社会主义国家造形艺术展及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1964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与之两次交谈,鼓励其在铁画艺术上超过汤天池,培养接班人,使铁画技艺源远流长。1964年,郭沫若来厂参观,挥写了“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题词。

铁画制作的“小九妹”

1959年下半年,安徽省集全省之力攻关制作准备安放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领导会见厅的巨型铁画“迎客松”(长4.5米,宽3米),储炎庆带领着弟子们来到位于省会合肥市一家模型厂的精工车间。“当时车间里起了8座烘炉,同时用来打制铁画,在两年时间里先后打出了以‘迎客松’‘梅山水库’等为代表的大小六件作品。”储金霞告诉记者。1960年,15岁的长女储金霞被父亲储炎庆召唤到了合肥,成了铁画车间的“小九妹”。她从学徒做起,敲煤炭、拉风箱、和耐火泥,从事铁画打制的系统学习,此生与铁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说砸煤块是铁画‘童子功’,当年用的是两淮煤炭,要把硕大的一块硬煤用铁锤砸成手指甲盖大小。我一个女孩子,每天要和大家一起砸成堆的煤炭,手上结了硬硬的老茧。”

储金霞至今还记得,她独立制作的第一件铁画作品是一个20厘米大小的小品“小菊花”。她从学徒工做起,刻苦钻研,潜心揣摩,领悟制作技巧,加上父亲的言传身教,铁画技艺大有长进。1987年担任铁画车间主任,领导、组织亚运会熊猫“盼盼”铁画礼品的生产,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1990年,储金霞又挑起铁画研究所第三任所长的重任,从事产品研究与开发和铁画生产流水线,其时工艺厂开发的新产品镀金画,使传统铁画面貌一新。

今年74岁的储金霞,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1959年、1993年两度参加人民大会堂巨型铁画“迎客松”“黄山天下奇”的制作;2009年,为庆祝新中国60华诞,率亲传弟子及铁画艺人们历经97天精制大型铁画书法“中华颂”(长18米,宽4米),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中央(金色)大厅。2010年参加以“盛世徽韵”为主题的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安徽活动周现场技艺展示,受到世界各地游客的关注。2005年,芜湖铁画跻身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储金霞感到莫大的欣慰。

芜湖铁画技艺的传承

储铁艺是储金霞的侄子,作为“铁画世家”的一分子,1988年喜欢手工、喜爱美术的储铁艺进入芜湖工美厂“继承祖业”,1996年进入芜湖工美厂铁画研究所。在工美厂期间,储铁艺跟随储金霞等铁画大师学艺多年,善于花鸟、动物、山水类的铁画作品打制,且喜欢动脑经制作一些“有感觉”、且得到市场欢迎的铁画作品。他设计与制作的“双鹰图”“喜从天降”“传统山水四条屏”等受到铁画业界的认可。

储铁艺认为,时代在进步,铁画的加工技艺进步了,但是传统的东西不能丢,需要慢慢的沉淀。铁画的本质是“铁”,色彩要点到为止,铁画的语言需要用“铁”来表现,材质的美才是铁画的美。“好的铁画是艺术品,没有艺术纵深感的铁画只是一件工艺品。我对铁画有情感,现在能靠铁画养活自己,感觉蛮幸运的。”

储莅文是储金霞的小女儿,标准的“70后”。从小耳闻目染下,看到铁丝、铁条、铁块在母亲储金霞的手中,变戏法一样成了铁画,心里就羡慕得不得了。1993年,初中毕业的储莅文进入了芜湖工美厂学艺,1998年进入芜湖工美厂铁画研究所。制作大型铁画书法“中华颂”,2010上海世博会安徽活动周现场技艺展示,修复省国家一级文物明、清代铁画两件等活动,储莅文都积极参与,并获益匪浅。储莅文说,作为女性,从事铁画的开发与生产,体力欠缺是弱点,细心是强项。她的作品以花卉、人物为主,细腻、飘逸、层次多变,更为贴近用于家庭的美化,积极探索“让铁画走入家庭”的创新铁画产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储莅文亲自设计、制作的作品“女娲补天”在“一品徽韵·首届全国文化纪念品博览会”上获金奖。2012年,“徽州小镇”又在首届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上获得金奖。2018年,她作为毕业作品的创新型铁画作品——梅花花瓶“玉壶春”得到了清华大学教授的好评。母亲是铁画史上第一个女传人,她认为自己作为女儿,就有责任将“女传人”再传下去,在“又脏又累,男人都不愿意干的活儿”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能多留些铁画佳作下来,个人的辛苦算得了什么。”储金霞说。“父亲一直没有退休,即使后期不能亲自参与锻打了,也没有离开铁画这个舞台。受他的精神感染,铁画是我终生的付出和喜爱。既然接过了铁画的接力棒,我就要把储氏铁画的牌子立起来。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要把铁画再次振兴起来,形成生产力,培养出合格的后续人才!”储金霞的话语铿锵有力。记者 吴安亚 文/摄

新闻推荐

创建健身操已让六千余人从中获益 长清市民司云芹身体力行推广健身理念

司云芹(前排带操者)创建的拍打经络健身操已惠及长清6000余人。每天清晨和傍晚,在长清城区的各个健身公园和广场,...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