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解纷改革凝聚矛盾化解合力“马鞍山经验”全国法院系统推广

安徽法制报 2018-07-05 14:57 大字

今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强院长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安徽“马鞍山经验”与四川“眉山经验”、山东“潍坊经验”作为成功范例,要求予以推广。

2017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肯定并将“马鞍山经验”向全国法院推广。

安徽“马鞍山经验”为何接连受到首席大法官的关注?

“实质上,‘马鞍山经验\’的核心要义是诉调对接,是全省法院三级联动、系统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缩影。”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汪晖介绍,安徽省法院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要求,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推动形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合力。据统计,2017年全省法院诉前多元调解纠纷99778件,2018年第一季度为20530件。

机制保障多方联动

2015年4月,全国法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以下简称多元解纷)工作推进会在四川眉山召开后,多元解纷改革的春潮在安徽省法院涌动。

2015年12月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意见》。省高院在2016年2月29日率先出台《全省法院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意见》,提出三级法院上下联动、系统推进,相关部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打造多元解纷工作平台的具体措施。同年5月,全省法院系统启用“多元调”字号,将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等内容纳入案件管理系统。同年10月,《安徽省法院在线调解工作规则(试行)》和《安徽法院诉前调解工作规则(试行)》等文件出台,指导全省法院在线调解和诉前调解工作规范开展。

省高院先后与省法制办、省司法厅、省工商联、省妇联、省消保委等10多家省直单位联合出台诉调对接工作意见。2017年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11位省人大代表联合提出关于制定《安徽省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促进条例》的议案,成为省人大会议上的一号议 案。今年 3 月,《安徽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草案)》已提请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 次会议审议。

诉调中心全面覆盖

早在 2013 年,安徽省法院全面推进诉讼服务 中心建设时,就将多元解纷机制深度融合其中,依托诉讼服务中心搭建了诉调对接、案件速裁、 专业解纷、网络调解、信访化解等六大平台,引入 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商事调解、行业调解等特邀 调解组织进驻中心,吸纳“两代表一委员”、人民 陪审员、专家学者、律师、仲裁员、退休法官等担 任特邀调解员,参与诉前调解、简案速裁等。

2017 年11 月17 日,合肥市包河区诉调对接 中心成立,这是安徽省首家由地方党委政府牵头,法院联合司法局、街道社区等共同构建的诉调 对接平台。

依托安徽法院系统综合诉讼服务网,安徽省 法院搭建起在线调解、在线立案、在线司法确 认、在线审判、电子督促程序、电子送达等为一 体的信息平台。

2018 年 5 月 15 日,马鞍山市花山区物业纠 纷诉调对接数字一体化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这是全国法院系统首个物业纠纷诉调对接数字一 体化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畅通群众纠 纷化解互动渠道,实现物业费统一计算、数据信 息联网共享等各项功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 跑腿。

依托文化和谐解纷

2013年以来,安徽省法院深入挖掘以历史传承 的法治文化、红色文化、创新文化、绿色文化为内 涵的“四大文化”,借力徽风皖韵的安徽法院文化,

进一步推动多元解纷体系的完善和深入。

在桐城市人民法院,将六尺巷文化的谦和礼让、和谐相处精神融入调解工作,创新推出 “六尺巷调解工作法”,制定《“六尺巷”调解工作 法操作规程》,分“听、辨、劝、借、让、和”六个步 骤,使“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成为可复制、可借鉴 的工作方法。泗县人民法院依托当地乡贤文 化,在辖区 5 个基层法庭建立“乡贤工作室”,参 与化解基层矛盾,取得良好成效。濉溪县人民 法院百善人民法庭依托当地传统习俗,在茶楼 内设立“和谐茶室”,聘请老干部、老教师等担任 调解员,将大量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轻微人

身损害赔偿等案件化解在诉前。

·本报记者 唐欢·

新闻推荐

回忆与杨绛先生的书信交往

——杨绛先生逝世两周年祭

桐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桐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