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玉器的乐趣

安庆晚报 2018-06-29 09:07 大字

□ 程卫华

从幼时至中年,我从事收藏的门类倒有不少,从最初的火花、烟标、书签、邮票,到后来的字画、瓷器等,感受最深的当属玉器。

玉器文化在我国可谓渊源流长。七千年前南方的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其中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玉器文化发展到后来,也逐渐形成了以北京、扬州、苏州、广州等玉器雕刻的地域特色。在安徽省内,蚌埠、桐城、黄山等地各具魅力的玉器雕刻行业发展也较为迅猛。从形式上说,玉器无非分为圆雕、缕雕及浮雕这几种。但一般玉器都同时融合了这几种手法。

玉代表的是一种高尚与美好。《礼记·聘义》中说:“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说明中华民族对玉石有着特殊的感情,它不仅是财富、地位、尊贵的象征,也是人格情操的写照。

首先,玉石本身就是天地自然孕育的精灵,其中都蕴藏着无尽的意味。在世界各地众多的玉石品类中,当属产自新疆和田的和田玉为首。它坚韧的质地,晶润的光泽,绚丽的色彩,致密而透明的组织,舒扬致远的声音,也完全契合国人比德与玉的精神需求。一方璞玉再经过艺人的精雕细琢,脱胎换骨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然后经千百年又或千百人的有序流传,寻玉、藏玉、爱玉、赏玉,如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收藏过程中有着无穷的乐趣。

一般对于古玉,可以工精、质优、色巧、形奇为标准进行收藏。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玉材、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细。旧玉的鉴定,要识别玉器的制作时代、历史上的作用和占有者的身份等,因为玉器不像字画、瓷器那般可以留下名款,除了独一无二的明代制玉名家陆子岗。古玉的刀法精美,纹饰古朴,每个时期也都有各自的时代特征。如汉代玉器雕琢手法突出的是“汉八刀”和双沟碾法(又称“游丝毛雕”)。元代喜以“海冬青捕鹅”来显示他们的强大,又因为他们的游牧狩猎生活习惯,所以表现在玉器上,又以“秋山”“春水”玉为主要特色。清代乾隆爱玉如痴,此时期也是中国玉文化发展的一个巅峰。玉之所以能够融入人们的生活,深得人们的热爱,与“玉必有工,工必吉祥”也有极大的关系。如常见的两个柿子与灵芝的组合,在玉器上就叫作“事事如意”了,最常见的还有蝙蝠与铜钱的组合叫“福在眼前”等。

我出生在文化传承极为丰富的徽州,又生活玉雕艺术发展较好的桐城,收藏玉器也算是有些“近水楼台先得月”,但那种辛辛苦苦跨越了千山万水寻觅与获得自己心仪之玉的乐趣与喜悦,却是一样的。

都说玉是有灵性的,寻玉也需要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韧性。我曾经在出差的途中丢失了非常喜欢的一块玉佩,但一年后在某地的古玩城里再次遇见的时候,我相信这就是不离不弃的缘分。也曾经在别人那里软磨硬泡了很久,才让朋友割爱转让了一块玉,或是过了若干年又有另外的机缘获得那方玉时,那真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

“盛世藏玉”,随着玉石资源的日渐枯竭,古玉在历史长河中也日渐稀少,收藏玉器等待增值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乐趣了。现如今各种各样的鉴宝节目爆发了部分人捡漏以期一夜暴富的心理,实在是不可取的。每个人开始学习的时候,都有那种在家里明明对玉的质地、工法、时代特征等分析得有条有理,可一到市场上、古玩城里就眼花缭乱、云里雾里了,何况即使资深行家有些时候也是有看走眼的时候。说到底想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虚心扎实的去储备知识,增强各方面的底蕴内涵,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知,不然总是容易走向相反的一面。

每一件玉器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便它可能有些瑕疵。收藏玉器乐趣无穷。把一件可以与之心灵交流的玉器,贴身而藏,精心呵护,累以时日如破茧成蝶,尽显出玉的灵性、润泽及光华。收藏玉器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作者系黄山市收藏家协会会员)

新闻推荐

耿城镇扶贫走访不落一人

为使扶贫政策不落一人,走访慰问落到实处,6月21日,黄山区耿城镇沟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行驱车260多公里来到桐城市范岗镇,看...

桐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桐城,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