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街:来了就不愿离开的地方 岁月沉淀的美味自难弃

安庆晚报 2017-11-24 11:54 大字

南大街上的闲适生活。东大街上很有年头的小商店。

与安静祥和的南大街比起来,东大街倒是热闹不少。说来有趣,这么小小的一条街道,有理发店,有杂货店、秤店,还有风味小吃店,商品一应俱全。

曾几何时,这条街是桐城经济的“晴雨表”。直到现在,住在老街的居民还对此津津乐道。街上的住户不无自豪地说,这里云集着当年方圆百里闻名的木器社、铁匠铺以及豆腐坊。

据陆先生介绍,“东大街是桐城重要的商业街,位于古城墙外,出东作门,经紫来桥向东郊延伸,东西走向,麻条石横铺街道,两侧以清代商住楼为主,全街有横巷五条,北二南三,长短不一。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在这条保留着不少原生态风俗的老街上,还有一群老手艺人,依然坚持着传统手工艺的荣光,和老街一起伴着每天的太阳东升西落。”

在老桐城人的记忆中,东大街总有各种各样的特色小吃,出家门走不了几步,就能满足味蕾的渴望。对很多顾客来说,东大街是回忆开始的地方,对老旧的建筑一点毫不介意。

43岁的徐光辉,是这条老街上经营当地的特色美食——丰糕最年轻的店主。他告诉记者,手艺是从父辈传到自己手上的,自家店经营了半个多世纪。

徐光辉说,“在桐城,丰糕是时令传统糕点,只在每年10月到次年3月这个时间段加工。因‘糕\’和‘高\’同音,丰糕寓意是‘年年丰收,步步高升\’,因此春节前后是丰糕的旺季。淡季时,我就做点其它小生意贴补家用。桐城丰糕没有任何贵重的材料,只是取上等籼米浸泡数日后磨成水粉,将水粉和面粉按照配方比例搅拌均匀,随后放入酵母进行发酵,再在粉里加上白糖做成糕体,并在糕面撒上点青红甜丝,最后放入蒸笼猛火蒸。从父辈那里传下来的手艺丝毫不能马虎,原料、工序、火候,面面俱到,每次都要专注用心。”

记者看到,就是这样简单的原料,独特的搭配,吸引了当地不少的食客。蒸熟出笼后的丰糕色如白雪形如玉,中间一点红,好似雪里红梅分外娇。在香气扑鼻的诱惑下,趁热品尝丰糕,每一口都感觉软绵舒适。而且丰糕价格还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很多人不吃晚饭,也要吃上一块丰糕,方才回家安安稳稳地睡觉。

不舍老街商业的那份真

在东大街上,还有几家店面也加工销售丰糕,但他们像徐光辉一样,大家和平相处,甚至还相互提供方便。这或许也是属于老街的一大特色,邻里关系胜过竞争关系,人情味浓过利益。

东大街上,除了店家与店家之间那浓浓的人情味,在网购如此发达的今天,顾客与店家之间的那份人情味,更是显得特别珍贵。

东大街上的店家往往一开就是几十年,回头客的忠实度令人感叹,多则几十年,少则十几年。年过古稀的胡润英开的杂货铺,凭着优质的商品和贴心的服务,拥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陆先生表示,其实,隔壁街新店不少、也够繁华,但不少老桐城人多年来还是坚持到杂货铺里买东西。人们常说,东西好、价格优惠不说,别的地方买不到的冷门货,在他们家总能寻到,哪怕店里没有,老板出门进货时也会顺带捎回来。

陆先生说,这家杂货店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没有华丽的招牌,老板不讲究这些,而是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店里的商品和服务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门口摆着各式各样的商品,低矮的、不起眼的店面内,只要你静下心来挑选,总能发现不少现在的年轻人都叫不上名字的传统日用品。老板几十年如一日地按时早起开门营业,一家人靠着这家小店过活,日子虽谈不上多富裕,但很舒心。

如今,胡润英已经三世同堂,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盼头。她表示,如果可以,她想和家人守着这家小店一直过下去,因为实在是舍不得这些年和小店一起度过的时光,更舍不得在这些时光里遇到过的人。胡润英说,最开始和好多顾客打交道时,他们还是孩子……

新闻推荐

许多美好记忆都留在这里 老街记录了城市的发展史

南大街上的老人。要说记者对桐城老街的第一印象,就是老街不管是哪一条街的主路,还是小路进去的深处,路面上都非常干净。不少居民在家门口种满了盆栽,野花、名木相伴而生,有一种独特而随性的美。听这里...

桐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桐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