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跟着徽商故事游大通

黄山晨刊 2017-11-08 14:16 大字

□江志伟

核心提示:与长江并行的、鳞次栉比、夹街林立的大通老街的店铺绵延二里多路,一色的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一色的上下两层、前后两进、木板长排门的前店后坊,虽然斑驳破败、一片萧条,但是依然“徽”味浓郁、“徽”风扑面。

好多次到过安徽铜陵了,却一直未能去造访我心仪已久的大通。这一次总算遂了心愿,跟着徽商故事,畅游了大通古镇,近眺和悦古洲。友人不解:相思树奇景,您不稀罕;金牛洞遗址,您不惊叹;水族馆神境,您不亢奋;大士阁殿群,您不留恋……偌大铜陵,您为何独钟那大通古镇和悦洲呢?我只说了胡适先生最爱说的那几个字:“因为我是徽州人。”

当我的脚步踏响大通老街石板路的时候,我发现我在走近我的徽州先人们的明、清徽商风流史。当年的大通古镇和悦洲,是长江中下游一带非常著名的港口码头,食盐百货,土产特产,货物吞吐,波及遐迩。因此,“无徽不成镇”,徽商云集,开店建铺,安居乐商,大通老街、和悦老街拔地而起,“三街十三巷”因此成为和悦老街盛况的注脚。

与长江并行的、鳞次栉比、夹街林立的大通老街的店铺绵延二里多路,一色的马头墙、小青瓦、白粉墙,一色的上下两层、前后两进、木板长排门的前店后坊,虽然斑驳破败、一片萧条,但是依然“徽”味浓郁、“徽”风扑面,就像我所熟悉的家乡的某一条老街,直让我这个徽州人不但忘了今宵是何夕,而且更莫辨此处是何地了。老秤店里,还在做着古老的杆秤;杂货店里,还在散发着山货的异香;钟表店里,还高挂着停摆的自鸣钟;理发店里,还忙碌着快乐的剃头匠……只是盐庄不见了,只是当铺不见了,那多出来的,是音像店里的重金属音响、是裁缝店里的时尚新款。没有琳琅满目,也没有摩肩接踵,更不知道那店铺里端坐着的,可还是徽商们的后裔;然而,他们一个个却都是那么的安然,那么的沉稳,厮守着小店,享受着生活。

走着走着,就突然有个惊人的发现:怎么这小小的大通老街的石板路却要铺得如此之宽,宽得可以并行两辆大卡车?怎么这里的铺路石板,不像其他地方那样使用长石板而偏偏要使用短石板呢?友人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原来,这石板路要铺得如此之宽还是尊令之举呢。那颁下命令的,就是那位将“荷叶洲”改名为“和悦洲”的清朝水师提督、湘军首领彭玉麟。当他获悉和悦洲因为街道狭窄、导致火灾损失惨重的事情后,立即下达“和悦洲13条街道拆除一边房屋以拓宽街道,同时将13条街道的名称全部改为带三点水的街名以水克火”的命令。

那被定为“省级文化保护区”的和悦洲我是在轮渡码头上近眺的,不是我不舍得去付那摆渡费,也不是没有足够的时间,而是因为友人告诉我那里的老街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与其去看残垣断壁、杂草丛生的凄凉,还不如就保留些美好意象更有意义些。于是,站在渡口,近眺那四面环江、绿树掩映着的孤岛上的点点白墙、黑瓦,遐想着“金乔觉当年一脚踩断桐城藕山、藕头顺江漂到这里长出荷叶洲”的美丽的传说,遥想着当年“人口达十万之众、商帮达八大之多,商行林立,银楼通市”的“江畔小上海”的徽商繁华和辉煌。

古大通的“澜溪八景”估计是无法寻觅了,但大通麻油、大通茶干却仍旧在飘着清香;这座特色独具的“魅力名镇”继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之后,建设部又将大通镇推荐申报了“联合国迪拜人居环境奖”评选。人们高兴地看到,那铺陈在大通老街咫尺之近、与和悦老街隔江相望的,是一个“镇在园中,湖在镇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新大通。

新闻推荐

修复要展现老街深厚的文化底蕴 潘天庆

安庆市桐城双港镇,有一座至今看起来破败不堪、毫不起眼的老街,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王阳明在《宿练潭馆》中写到“远山出孤月,寒潭净如练”说的就是这练潭老街。(《安庆...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