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叶菊华用坚守诠释着亲情的真谛 七旬老太照顾丈夫哥哥近40年

安庆晚报 2017-06-08 12:00 大字

□孙传银秦颖记者王虎

提起叶菊华老人,桐城市新渡镇新城村熟悉她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这个老人真是不容易。”

今年77岁的老人叶菊华,自20岁那年嫁给丈夫代学佰。其丈夫的二哥代学义自幼聋哑,因病双眼失明,未曾婚娶,叶菊华的公公与大哥又都去世的早。1979年12月叶菊华婆婆临终时嘱托她:“娘拜托你了,日后给‘老二\’一口饭吃!”这句话叶菊华永远记在了心上,几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二哥,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亲情颂歌。

自幼聋哑的二哥

5月31日上午,记者赶到了桐城市新渡镇新城村。穿过一条曲折的乡间小路后,敲开一扇有些斑驳的暗红色大门,一位穿着深色衣服的老人出现在记者面前。老人的鬓角已经斑白,布满了皱纹的脸上满是慈祥,老人两臂的袖子挽着,手臂上还带着水渍,这就是已经77岁的叶菊华。

屋子的对面,是几块菜地,“我身体还算硬朗,没事就种种地打打柴,就当锻炼锻炼身体了。”叶菊华告诉记者。走进屋子里,记者来到了左侧的房间内,不大的房间里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但是被整理得干净利落,没有任何异味。此时,82岁的老人代学义神情安逸地坐在椅子上,弟媳叶菊华为他端来了一杯茶水。

房外狭窄的走廊里有个矮凳子,凳子前摆放着一个大铝盆,泛着洗衣粉泡沫的水中泡着两件衣服,叶菊华刚刚正在给二哥洗衣服。

叶菊华告诉记者,20岁那年,自己嫁给了代学佰,也就成为了代学义的弟媳。早年叶菊华曾干过村干部、赤脚医生等。其二哥代学义自幼聋哑,未曾婚娶。1980年,一场重病又让代学义双目失明且半身不遂。叶菊华的丈夫代学佰回忆说,自他懂事起,父母就一直照顾着哥哥,在他二十岁左右时,父母却相继去世。“从那时起,她(叶菊华)就担任了照顾二哥的责任。”代学佰告诉记者。

几十年如一日坚守

几十年来,尽管代学义常年卧床,但他的被褥和里里外外的衣服都被叶菊华洗得干干净净,家里面也是打扫得一尘不染。每天早晨,叶菊华便照顾二哥起床、给他洗脸,随后喂饭、有时也扶着老人在房内走动,为老人做饭。

“有时候,他也会发些小脾气。”叶菊华笑着告诉记者,“他会抱怨我衣服洗得不够干净,他不会说话,就只能双手来回搓动表示自己身上痒。”代学佰告诉记者,二哥代学义对饮食方面很注重,“每天必须要有荤菜。”而当二哥发脾气时,叶菊华就给他煎一个荷包蛋,“跟哄小孩一样。”代学佰告诉记者。

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麻烦或困难,叶菊华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好代学义。2011年5月9日,代学义突然患病,急需到医院诊治,而73岁的代学佰因患直肠癌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叶菊华只能用羸弱的身躯背起二哥到两公里外的村卫生室就医。到卫生室后,她汗湿全身,几乎虚脱。代学义虽然看不见也说不出什么,但两眼还是动情地流下热泪。如今,叶菊华的双肩更沉了,每日既要给重病恢复的丈夫喂药,又要照料二哥的饮食起居。叶菊华说:“只要我还能动弹一天,就得照顾好二哥一天。”

特殊的表达方式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叶菊华的儿女们也隔三差五地帮着母亲照顾二伯父,端茶递药,从不嫌烦。三个侄女虽然都早已嫁人,但仍负责起二伯父一年四季衣服更换,每逢过节过年或代学义生日,大家都会带着大包小包的礼品,拿回来孝敬他。而日常二伯父生活或生病就医,则是由侄儿侄媳负责。每日三餐,总是先让代学义吃上第一口饭,全家老小才动筷子。

尽管代学义语言、行动都有障碍,无法独立生活,但他却有着属于自己的一套表达方式。有时候,代学义会用手比划出一个圆圈,“这表示他想吃鸡蛋了。”叶菊华笑着告诉记者。

代学义虽然双眼失明,但他平时却热衷于穿针引线,缝缝补补。叶菊华从屋内拿出了代学义平时扎的一些小玩意儿,“就算是我,也不一定缝得这么好。”代学佰接过二哥缝的布料说道。代学义扎的布料上针脚虽然歪歪斜斜,但每一针一线都缝得十分扎实。“他无聊时,就会用这个垫子拍打床上的灰尘。”叶菊华将代学义自己扎的垫子递给记者。

新城村村书记程刚告诉记者,叶菊华照顾代学义的事情,村民们口口相传,村里很多人都知道。政府也将代学义评为残疾人和五保老人,给予了他一定的生活救助。“她传递了这个社会的正能量。”程刚说。叶菊华,一位本该颐养天年的七旬老人,尽自己的责任照顾着身体不便的二哥,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亲情的真谛。

新闻推荐

确保实现“平安高考”目标

本报讯昨日下午,副市长吴春梅率队实地检查合肥市高考考点准备工作。吴春梅一行先后来到48中滨湖校区、45中桐城路校区及金湖中学,每到一处,她都详细查看试卷保密室、听力考试播放设备及视频监控系统...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