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去深山,栽插一块田 疏泽民

安庆晚报 2017-06-05 12:00 大字

我想,在这个炎热的初夏,百丈崖下游梯田里的那些中稻秧苗,一定在等着我们,等着我们早点将它们移到大田里安家。

秧苗如我,对即将到来的见面充满期望。得知唐湾镇首届插秧节在长岭农耕文明保护区举办,我起了个大早,与网友一道,翻山越岭,行程三十余公里,来到了这里。

河道边一块狭长的梯田里,一头黄牛,一头黑牛,像兄弟俩,各拉一架木耖,在农夫的吆喝声中,来回穿梭。平整好的梯田,如一块镜面,倒映着山影蓝天。沿着弧形田埂走过去,我才发现,虽然紧赶快跑,但还是来晚了半拍,那些急着要分家的秧苗,已被农家大嫂的一双双巧手拔起,扎上“马尾辫”,排在垄间。而另一块梯田里,几位农民老伯沿着拉紧的尼龙绳栽出分格线;前来参加体验活动的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赤脚下田,学习插秧,体验农活。尤其是那位一路晕车耷拉着脑袋的小男孩,一下田便来了精神,在母亲的示范下弓腰栽插,裤子上沾满了泥浆却不嫌脏,就像小时候的我自己——这是多么亲切的画面啊,自从离开农村把自己像庄稼一样移栽到城市,我已经三十多年没有下田插过秧了。

歇久了没插秧,这里的秧苗会不会欺生呢?

为了印证心中的猜想,我脱了鞋袜,卷起裤管下田。先是帮拉线的农民老伯栽出一条条秧趟子,再到划分好的秧趟子里插秧。秧把很听话,拽住“马尾辫”草头轻轻一拉,就散了,排在掌心,拇指轻轻一推,三根秧苗就分离出来,右手食指和中指顺势一夹(拇指配合),插入泥中,秧苗就乖乖地站在田里。每趟之内栽五棵,行距、株距按四、六寸排列;后退时瞄一眼前排已栽好的秧苗,保持均匀整齐;遇上泥坑,将坑边的泥浆拢合再栽,以免漂秧。几趟下来,那些秧苗便以当年我在故乡栽插时的姿势,自觉地排起绿色方阵,等待检阅。

“看样子,你插过秧吧?”身边的一位农民老伯笑着问。

“三十多年没有摸过秧把了,幸好还记得。”这样的回答,更像是说给我自己听。

我知道,从山乡到城市,我的根依然没有脱离过农村这片热土,就像田里的秧苗,你可曾见过它出现在城市的街头,或楼房的阳台?

栽插结束,爬上田埂。虽然这天的气温高达33℃,农家门前的水泥地坪晒得如熨斗,但我却不急于洗脚。我要让自己的双脚与泥土多亲近一会,让它记得土地的泥香,记得这片农耕文明保护区的模样,同时也提醒自己:我本是乡间的一棵秧,唯有扎根泥土,才能茁壮。

那些栽插的秧苗,仿佛都是栽植者自己的“孩子”。我为这些“孩子”感到高兴。生在偏远的高海拔深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喝的是来自百丈崖瀑布的清洁山泉水,吸收的是红花草沤制的绿肥和微生物发酵的有机菌肥养分,本来病虫害就少,偏偏又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捕和稻鸭共育生态系统,加上传统的手工劳动,精耕细作,成就了这片优质有机稻的高端品质。它们是藏在深山的大家闺秀,如美女般天生丽质,清水出芙蓉。

离开这片梯田时,我再次回望这些手植的“孩子”。我不知道它们是否会想我,但我知道,它们成长在这片得天独厚、生态环保的家庭农场,一定是幸福的。我们把这些“孩子”留在这片纯净的土地,也把自己的念想留在这片希望的土地。我默默地告诉自己,一定要常回来看看!

感恩那些传统而古老的农耕文明,它让我们能够带着孩子,亲近土地,闻一闻泥土的气息,并在泥土的芬芳中回望童年,展望远方。

新闻推荐

城管蜀黍“板凳执法” 整顿违规乱象

随着夏季到来,撸串、喝啤酒成为吃货们的最爱,然而部分不法商家“抓住机遇”违规摆放夜市排挡和占道烧烤。近日,望湖街道桐城南路、合宁路口、当涂支路、淝河路等占道烧烤、违规摆放夜市排挡有所反弹...

桐城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桐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