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姑娘薛海霞 巧手展现本土文化
创作中的薛海霞。
□ 晚报记者 刘惠子
薛海霞1983年出生于山西省运城市。20岁的时候,薛海霞结识了一名安徽桐城的小伙儿,两人相识相恋最终步入婚姻殿堂。“我是一个北方姑娘,从没见到过一个城市里有那么美丽的青山绿水,第一次到桐城我就喜欢上了这里,我要留在这里。”年轻的薛海霞从此在文都扎根,她还带来老家的剪纸手艺,并与桐城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创出了一片新天地。
自幼爱上了剪纸艺术
一踏入薛海霞的工作室,满墙的剪纸作品就映入眼帘,牡丹、莲花、喜鹊、龙腾虎跃……除了风格迥异的风景、人物,还有寓意吉祥的字画。
剪纸艺术在薛海霞的故乡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窗都要贴上各种代表吉祥寓意的剪纸画,闲来无事的居家妇女也拿剪纸当作消磨时光的玩意,这样代代相传耳濡目染下,薛海霞从小就爱上了这门技艺。“奶奶、外婆都会剪,而且剪什么像什么,技艺了得。我那时候大概五六岁吧,双手能拿起大剪刀就开始跟着老人后头学剪纸了。”薛海霞说,她从小性格比较内向,别的孩子追跑玩闹的时候,她更愿意坐在炕上拿起大剪刀,模仿着剪出各种图案。
家中有奶奶和外婆两位剪纸高人的指导,几年后薛海霞的技艺越来越好,很快在十里八乡传开。以前常找薛海霞的祖辈剪纸的乡亲,更喜欢小海霞的作品。“每次快过年了,我和奶奶、外婆在家忙得头都抬不起来,剪出各种各样喜庆的字画、图案,让乡亲们拿去贴在家里的门窗上。”薛海霞说,那时候剪纸都是送给亲友的,从没收过钱,可正是那些年的积累让她剪纸技艺日臻成熟。
当爱好变成工作是件幸福的事
因为爱好剪纸艺术,薛海霞大学选择了美术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山西太原工作,也在那里收获了自己的爱情。2003年,她结识了安徽桐城的小伙儿张安林,考虑到丈夫思乡心切,薛海霞跟随丈夫来到桐城定居。“来桐城之前,我从没有见过那么美丽的青山绿水,所以觉得这座小城好美啊,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后来日子长了,了解到这座城市不仅美,还有很多历史文化,就更喜欢这个地方。”薛海霞说,她被这座城市吸引了,愿意在这里生活。可作为年轻的知识女性,她不愿意整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我想去找工作,可老实说我学的专业在这里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闲在家中的薛海霞便用剪纸来打发自己的时光。
“开个剪纸工作室吧,虽然不如你们北方那样人人都爱剪纸,可兴许有人喜欢你的作品呢。”体贴的丈夫鼓励海霞开一间自己的剪纸工作室。2009年5月,薛海霞在桐城创办了剪纸工作室,她的作品在北方的剪纸工艺里融入了桐城的文化,大气和玲珑自然结合,使得她在桐城渐渐有了名气,喜欢海霞剪纸作品的人越来越多。薛海霞也有了自己的事业。
她说,能把爱好变成工作是她的幸运。
结合本土文化 作品一炮打响
薛海霞在创作的时候,一贯喜欢关注桐城当地的文化元素,她的不少作品里都融入了桐城乐善好学的人文要素,其中六尺巷的故事给薛海霞的触动最为深刻。在搜集资料详细了解了六尺巷的历史背景之后,2009年底,她创作的第一件大型作品《六尺巷》震惊了当地文化界的人士,这件剪纸作品,通过六尺巷背景、人物、文字相结合的形式,将这段历史佳话重新呈现出来。这件作品在桐城首届文化节书画作品展览会上展出,深受观众喜爱,并被桐城市图书馆收藏。
时隔多年后,桐城当地的跨境电商带着薛海霞的作品远赴英国,向当地人介绍中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介绍桐城文化,据说老外们听得入神,一边欣赏着薛海霞的作品,一边竖起大拇指赞叹道“china is great(意为“中国伟大”)!”
2010年,薛海霞创作的作品《和谐图》、《勉成国器》被选送参加了桐城市龙眠画派展览;不久,《和谐图》入选安徽农民书画展;2010年10月,她的“迎国庆、庆祖国”作品“登上”了央视12套新闻节目;2011年,她的《桐城歌》系列剪纸作品在市文化馆展出,后被编入画册;2012年,她的作品《牡丹图》在中国第六届文博会上获银奖;2015年,她的作品《羊的梦》入选安徽民间艺术展览……
希望更多人爱上这门艺术
现如今,薛海霞的工作室逐渐壮大,已经发展成为了以剪纸艺术为主要产品的文化公司。她还创办了剪纸培训班,希望孩子们能接触到这项民间手工艺术。
“剪纸要想学精不容易!”薛海霞说,她现在教自己的学生时总是强调,不光手上要有活儿,还要心中有活。“娴熟的手工、知识的积累、较高的审美,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和我的学生都还在不断学习。”薛海霞告诉记者,她有两个心愿,希望能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还有就是培养出热爱剪纸艺术的人才。
(本版图片由薛海霞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建球记者江露露)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今年9月至10月,市文广新局组织开展了“千家书店贺国庆,万种图书大联展”图书惠民月活动,146家书店参与其中,78.715万人参与活动,惠民金额321.36万元,拉动文...
桐城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桐城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