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人为本抓调解 情系民生促和谐——桐城市人民法院创新“六尺巷”调解工作法

安徽法制报 2016-03-25 11:55 大字

[摘要]桐城市人民法院创新“六尺巷”调解工作法

桐城讯 司法调解是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重要诉讼制度,也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在化解纠纷、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越来越多的矛盾纠纷以诉讼形式进入到法院,对审判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桐城法院坚持以人为本,以“案结事了、胜败皆服、定纷止争”为目标,注重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创新“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树立了独有的调解品牌。 2015年,全院新收各类民商事案件6003件,结案5356件,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到73.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15%,尤其是该院双港人民法庭,上半年调撤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1%,在全省基层人民法庭名列前茅,最大限度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为这座“公众心目中的和谐之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

用六尺巷典故启发人

该院充分利用这一有广泛影响力的地方文化资源,做活调解大文章,创设“六尺巷”调解工作室,宣扬“六尺巷”故事,启迪人们传承和宏扬和谐礼让的处世之道和做人美德,并落实于审判工作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新渡镇的何、程两家是邻居,因占用楼梯过道发生纠纷,双方推搡中致使何家儿媳受伤,官司打到了法院,从此,邻家亦成了“冤家”。办案法官实地察看现场后,分别约双方拉家常,并适时提到三百年前张英处理邻里纠纷的故事,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只要邻里得和睦,让他三尺又何妨!张英身为宰相都能做到礼让三分,为何我们不能呢? ”经过一番开导,程某深受启发,当即表示只要何家把楼梯过道里的砖瓦清除,她就马上履行赔偿义务。对此,何家也表示同意。一起看似难以调和的邻里矛盾就此了结。

以释法明理为着力点

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

“不行就再捶一把,十有八九能成。 ”这是女法官余月红的办案心得,在她认为,调解一个案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行的,需要法官的真心、耐心和信心,在释法明理的基础上,用情理法交融引导当事人化解纠纷。在一件久拖未决的离婚案件中,余月红帮助他们回忆夫妻生活中“温暖的时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被告流泪的刹那,动员他当场向妻子写保证书,以求得妻子的谅解。被告当即写出了“夫妻和睦、孝敬父母、不赌博……”等内容的保证书,双方重归于好。多年来,正是这“再捶一把”,挽救了许多濒临破裂的家庭。

以化解矛盾为关键点

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

一个小小的建议使一起案件峰回路转,再一次让张法官感到调解的重要。安徽扬帆机械公司诉宁夏中强威普公司承揽合同纠纷一案中,双方董事长因赌气,致使矛盾尖锐对立,一时间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庭审结束后,张法官和被告代理人田律师交谈中得知他是宁夏人,尽管是第一次来桐城,却对“六尺巷”的故事也有所耳闻,便建议他去六尺巷实地看看。田律师看了以后,对张英谦和礼让的胸怀十分敬仰。张法官不失时机地说:“都是企业负责人,不能因为赌气而影响了自己及企业的声誉,做生意和做人一样,为什么不能和张英一样大度豁达呢? ”田律师闻之表示回去做委托人的思想工作。最终,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爽快履行。当事人之间不以打个输赢为目的,而是以解决问题为宗旨,解决争议比判定是非更重要,成则双赢,不成则无输。大家重点向前看,不回头看,不计较以往的对错。有时候“不打不成交”,通过调解程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结局,双方都能体面地下了台阶,并且能在日后继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点

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

桐城法院打造廉政文化长廊,告诫全体法官必须知古鉴今,为政以德,正心修身,讲规矩、守纪律。把“六尺巷”作为一把人生的尺子,经常拿出来量一量,知进退、明得失,做到坦荡做人、谨慎用权,上对得起组织,下对得起百姓,俯仰无愧于天地间。经常去六尺巷走一走的院长夏风说:“常走一走六尺巷,能走出天宽地也广。”

(吴问银)

新闻推荐

安徽省未成年犯罪案件呈现新特点

为加强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防护能力,省检察院决定全省检察机关开展“法律伴我健康成长”百场讲座进校园活动。 5月27日,该活动举行了启动仪式。据省检...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