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学生泥里“淘金”月入上万

安徽商报 2016-02-14 02:08 大字

寒冬时节,记者来到了“鱼米之乡”桐城市双港镇,当地“莲藕种植+水产养殖”的立体农业养殖已成为一项富民产业,并催生了一批在淤泥中“淘金”的特殊工种——挖藕工,随着挖藕技术的改进,如今当地挖藕工月收入都超过1万元,多的甚至近2万。

三九天里破冰挖藕

1月31日,桐城市迎来了新年的第二场雪,双港镇高瓜池(音)湖结起了一层浮冰。上午7点半,岸边简易工棚里,43岁的吴显青和工友吃完两大碗蛋炒饭,便准备下湖挖藕了。

挖藕的“行头”是一件橡胶的防水连体衣裤,足有20斤重,吴显青穿了三双厚袜子、毛线衣外裹上棉袄背心,然后两脚一蹬将防水衣裤从脚一直套到脖子。

湖畔寒风刺骨,放眼望去,湖面白茫茫一片萧瑟,吴显青和十多名工友各乘小舟,向湖心预定位置破冰而去。

湖水齐腰深,浮冰虽小,但很锋利,一不小心会割破皮裤,入水后吴显青先用手拍打水面,将浮冰拨到一旁,然后提起一根五六十米长的水枪管子,弓着身子,拿着高压水枪对准湖底的淤泥冲水。

淤泥被冲散后,他双手伸进泥中,慢慢摸索着莲藕的位置。抓到后,顺势一捋,再斜着一拔,一根白白胖胖的莲藕便浮出了水面。

泥里捞金日入500元

“挖藕要讲技术,藕埋得深,一不小心就破损折断,所以人工挖掘一直无法被取代。”吴显青向记者介绍道,他干这行有10多年了,挖莲藕的传统做法是先把水放干,然后用铁锨挖,费力费时,日挖藕只有五六百斤,如今用上了高压水枪,一天至少能挖1000斤。

现在的行情是挖一斤藕有0.45元,“日收入500元很正常”,谈到收入,吴显青笑着说,一年到头,差不多每人能赚9万元,不过他有两个正在读高中的孩子,压力还是蛮大的。

挖藕的活赚钱也很辛苦,由于挖藕人不停地弯腰刨土挖藕,手脚酸痛是常有的事,有时腰疼得直不起来。最难熬的还是酷暑和寒冬,“夏天干完活,橡胶皮衣里能倒出汗水”,吴显青说“不过习惯了就好”。

立体农业效益翻番

高瓜池湖的这片藕田有约1000亩,过去一直搞单一的水产养殖,经济效益不高,年承包费只有3万元。2012年,引进了安庆市新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后,搞起了“莲藕种植+水产养殖”的立体农业养殖模式,承包费翻了几翻,达到20多万元,并解决了当地数十人的就业。

“不仅仅是经济效益提高了”,公司老总程五六说,莲藕种植对环境没有丝毫的破坏,另外不放饲料,纯天然的鱼儿,味道鲜美,也能卖出好价格,产品主要销往上海、江西、浙江等地,目前企业正在申请绿色食品认证,打自己的品牌。

大学生挖藕2年自己创业

“谁说现在的年轻人怕吃苦,挖藕也有高学历的”,公司老板程五六告诉记者,有名85后的大学生,在他这里一干就是2年多,天天吃住在工棚,学到了种藕、挖藕、养鱼的所有技术,上个月自己当老板创业去了。

今年28岁的安庆人王文涛就是程五六称赞的吃苦耐劳大学生。 2月2日是安庆农历小年,晚上7点半记者给他打电话时,他还在承包的池塘边和工人一起上货。

王文涛毕业于南开大学,曾在北京打工,2013年他来到程五六的安庆市新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当了一名挖藕工,手脚勤快的他,每月收入过万。

“我以前找的工作都是主管、经理,后来就是厌倦了上班,想自己创业”,王文涛说,在程总那学到技术后,2015年夏天他开始承包池塘种莲藕,上个月才正式和程总道别,“现在一斤莲藕涨了7角,销路不愁,不过挖藕工不好找,我什么都做,忙点就是要抓住春节这个商机”。

记者乔剑/文

新闻推荐

英雄遗体在下游找到

7月2日,当地年逾七旬的章代明老人在湍急的水中搜寻章季兵本报讯(马翔宇 陶伟 文/摄) 7月1日晚上8点,桐城市范岗镇棋盘岭村一条乡村公路边,16岁的少年小文骑电动车时被洪流冲走。骑摩托车去接妻子...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