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县志的故事
[摘要]胡堡冬
同事告诉我,有件快递。接过快递一瞧,是来自山西应县的。打开快递,里面是一份复印的半部《应县志》。应县,距我所居住的城市———安徽省桐城市那么遥远,收到这份快递,有着格外的感动!
那是数月前,在QQ空间里看文章,一个名叫“爱在这里,不增不减”的网友写的诗歌吸引了我。背对“着背/我举手合掌/不为诵经/打坐/只为你的尘埃/祈祷……”诗的空灵,思绪的凝重,让你能感受到诗人的善良与虔敬在文字里流淌。
与“爱在这里,不增不减”聊天,得知她是应县人,是位做服装生意的老板。我还了解到,她平时做生意忙来忙去,闲暇时就在网络上写诗。做生意是生存的需要,写诗却是自得其乐,不求发表,只写真实感受,因此,她活得既充实又惬意。
应县是世界三大名塔之一“应县木塔”的故乡,人文历史非常厚重,这对于我来说,早就神往。我问她,“你知道木塔的来历吗?它的建成,以及后来所经历的历史,你了解吗?”早年无意间在一张照片上见过应县木塔的雄姿,而每每看到安庆的振风塔,杭州的六合塔,大理的三塔,都会想到有朝一日,也去应县一睹木塔的尊容!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她了解得太少,而且对本县的历史更是知之甚少。我在惊叹之余,不免感到有些失望。但转念一想,又很自然,社会分工,角色不同,工、农、商、学、兵,各有其道,不必每个人都成为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倒是觉着,生在本地,长在本地,了解和掌握一些本地的历史知识,也是必要的。我便告诉她,有条件的话,可读一下本县的县志,这样就能把本县的基本情况掌握住了。
她听我这么一说,说:“我家里就有一本。”于是,她开始翻箱倒柜,找了半天,却不是县志。我说:“你可以到当地的县志办公室咨询一下,看可否买到;如能买到,也帮我代购一本。”时间一晃,数月过去了,一天,她在QQ上告诉我,说:“县志办已经买不到县志了”。此后,我因工作繁忙,早已淡忘了。不承想,前几天她又在QQ上找我,要我告诉她地址,并且说她找朋友帮忙,弄了一本县志。这让我喜出望外!我说:“太感谢你了!”可过了一会儿,她告诉我,说:“人家原来答应给我的,现在又不给了。”这下让我很失望。她见我失望,接着说:“我只能帮你复印了……”
如此的一波三折,我说就不用了,她却执意要给我帮忙。之后,她又丢下一句话,说,“为了帮你弄到县志,我可出名了。”我说:“怎么了?”她说:“交网友,约网友见面,到处问人家有没有县志,人家都说我怎么突然新潮了?”我说:“是吗?”她说:“是的。网友是我们县公安局的。我给他起个网名,叫“牛人”。他可真牛,竟然弄到了这本县志……”
她的话,竟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这么遥远,而且是网上的泛泛之交,她却为一个陌生人的这点小事,那么认真和执着,真的令人感动!
接到她的快递,我拿出她复印的共计98页《应县志》初稿,看到了应县木塔的来龙去脉,应县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著述”“戏剧”“音乐舞蹈”等古往今来的文化历史,那些苍冷的遗韵在宁静无声的文字里流动,凝聚成那片遥远土地的回声。
但最令我意外,也是最大的收获是,在这部复印的《应县志》古籍善本书目录中,竟发现了家乡桐城父子双宰相小宰相张廷玉著述的《御批资治通监纲目三篇》(乾隆11年刻本)和张廷玉等人编的《康熙字典》(康熙55年)两套,以及张廷玉修的《明史》(乾隆刻本)等珍稀典籍。历史的鳞片和文明的记载,虽一鳞半爪,但在此刻读来,让我有着分外的感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瑞
祈淼
卢向波)近日,桐城市公安局龙眠派出所的民警成功救助一名因高血压引发中风的男子。
6月15日晚21时许,街上已是人迹稀少,桐城市公安局龙眠派出...
桐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桐城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