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只为托起明天的太阳
【核心提示】
20年辛勤耕耘,20年默默奉献,只是为了一个目标:托起明天的太阳。安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20年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开展以德教、法教、科教、家教、健教和助困助学为主要内容的“五教两助”活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祖国花朵”的成长成材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老”精神耀夕阳
许多人都知道,86岁的李建英可是一位闲不住的老人,他还有一个身份:宜秀区关工委副主任。祖籍山西省黎城县的李老,在解放战争时抬过担架、扛过枪;土改时为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和平建设时期担任党政领导。“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有过艰辛经历的李老离休后,就把目光倾注在关心下一代这项爱心事业上。家乡要修建通校水泥路,李老从平时省吃俭用抠出来的“家庭小金库”里拿出5000元寄了过去;汶川大地震,他心系灾区学校,捐出1000元;青海玉树大地震,他忧心贫困学子,捐去1000元……看着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是李老最大的快乐。
怀宁县秀山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81岁高龄的刘长春老人乐做革命传统传承人。18年间,他走乡镇、串社区、进校园,作革命传统教育报告452场,受教育青少年达28万人次;关工老模范、岳西县粮食局关工委80岁高龄的副主任张焕荣,19年持之以恒献爱心从事慈善活动,私人陆续捐助14.2万元……在关工委,类似的热心老人比比皆是。
最美不过夕阳红。关工委是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群众团体负责人以及关爱青少年的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组织。基本队伍是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老年志愿者,形象地被称为“五老”。在他们身上,凸显了“情系后代、面向未来、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五老”精神和“献了青春献白发、为了江山为子孙”的高尚情怀。
自1991年以来,全市关工组织已由初建时100余个,发展到5634个;关工队伍由初建时1000余人,发展到6.2万余人,其中“五老”占5.4万余人。20年的发展历程,安庆市关工委工作成绩斐然:市关工委两次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三次获得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太湖县关工委曾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称号;另外,还有一大批人荣获全国及省、市级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留守儿童备受呵护
“最近学习生活怎么样?有没有进步?……”在岳西县菖蒲镇,经常能听到一位慈祥老人温暖的话语,他就是该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沈声成。自2006年创办溪沸儿童活动中心以来,他坚持每周日对学生和留守儿童开展学业辅导,辅导他们读课外书、讲故事,教唱歌、表演、拉二胡吹笛子,还自编了40多个文艺节目,精心组织留守儿童排练,并利用节假日到村组巡回演出,群众直夸他“老园丁新奉献。”
沈声成的故事,是安庆市关工委关爱留守儿童的一个缩影。
针对安庆市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儿童数量大的实际情况,全市各级关工委都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已经渗透进整个“五教两助”活动中。关爱留守儿童,最直接、最普通的工作模式是组织“五老”就近就便参与结对帮扶,当好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指导员,文化学习辅导员、安全保护督察员,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近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通过参与调查研究、登记造册、建立档案等方式,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数量、结构分布、变化等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实行有效管理和跟踪服务。另外,各级关工委还通过参与建立“代理家长制”,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等,有力地促进了关爱留守儿童事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已有2800多名关工委“五老”成员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或监护人。
助学助困情暖人心
20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身作则,动员各界,齐心协力,尽力做好助学、助困工作。每一次工作,每一项活动,都饱含着全市“五老”对弱势群体的浓浓关爱之情。
市关工委从1998年起实施“爱心育苗工程”,先后对革命老区岳西县毛尖山乡和响肠镇实行定点扶持,每年从办公经费中挤出5000元,资助贫困中小学生。这项工程连续开展14年从未间断,共资助学生484人次,其中有10名学生上了大学,3人读了研究生。
成立于2005年的市关工委爱心助学会,其宗旨为关爱资助安庆市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中品学兼优又特别困难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业。成立当年,市关工委工作人员多方奔波,募集捐款作为本金,专户储存,以利息开展助学活动。爱心助学基金的成功募集和规范运作,标志着市关工委的助学长效机制的建立。为进一步加大爱心助学力度,近年来,爱心助学会继续扩大本金募集,今年助学基金已增至128万元,共资助421名寒门学子。另外,市开发区及太湖县、岳西县、怀宁县、桐城市、宿松等县(区)也都成立了爱心助学会。目前全市关工委系统共筹集爱心助学资金500多万元。
扶贫助学,不仅解决了贫困学子的燃眉之急,更让他们体会到了社会的大爱,这一点,让关工委“五老”们特别欣慰。“一位老领导爷爷说,捐助的1000元只是杯水车薪。我想说的是,这1000元捐出的时候,它的意义就不再只是它的本身,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它都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感受到自己是被人关注着的,认识到只要不放弃,我们终会达成自己梦想,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一位曾经受助的女大学生盛露在给市关工委的信中满怀深情地写道。
“五教”活动累结硕果
德教、法教、科教、家教、健教,这是各级关工委工作的重中之重。20年来,各级关工委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五教”活动,有力促进了全市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核心价值为主题,思想教育树新人。80岁的王济群是土生土长的岳西人,于2010年6月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殊荣。王老在岳西这块“红土地”上,从小就受到了革命传统的教育与熏陶。1994年退休后,他不顾自己身患糖尿病和眼病的困扰,全身心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多年来,由王老积极主动牵线搭桥,组织社会捐赠资金累计达25.51万元。1995年,岳西县关工委成立老干部报告团,王老兼任团长。十几年来,该团共向青少年儿童作报告2583场,其中王老本人就先后作革命传统报告92场,受教育青少年达5万余人。
20年来,各级关工委根据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从青少年的需求和特点出发,以“五老”宣讲团、报告团等载体为依托,利用抗日战争胜利、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等重要节庆日,以及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上海世博等重大事件,生动活泼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年来,安庆市共建立德育报告团30余个,“五老”团员1000余人,作报告近8000场次,受教育青少年百万余人次;发展校外辅导员4500多人,受教育学生达200余万人次。另外,从2009年开始,各级关工委还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三热爱”、“中华魂”等“十个一”主题教育活动,受到中关工委、省关工委的肯定和好评。
———加强法制教育,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帮助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依法保护自己;坚持预防为主、防范青少年违法犯罪;关心教育失足青少年,关爱帮教促其转化。这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任务。
20年来,各级关工委成立法制报告团207个,参加的“五老”达3000余人。仅近五年来就向青少年作法制报告1000余场,受教育青少年20万人次。20年来,全市先后建立爱心帮教小组7000余个,参加帮教的“五老”达72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级关工委的关怀下,全市先后有2897名失足青少年得到有效帮教和关爱。
另外,近年来,市关工委积极组织和协调全市政法部门关工委和教育部门关工委相互联手,选派和聘请法制副校长,已成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一个响亮品牌。目前,全市中小学配备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907人,有力地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科教兴农,积极培育现代新农民。枞阳县农委关工委副主任苏顺银是该县有名的农业专家。自退休以来,他一直坚持在老年科技服务部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适时向农民传授新型实用的农作物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耐心解答上门农民提出的各种农业技术问题。能为农民朋友解忧除难,苏顺银打心眼里由衷地高兴。
20年来,安庆市各县市(区)和绝大多数乡镇关工委都成立了科技兴农工作委员会或科技兴农指导小组。有1500多名老同志和老科技工作者参加了科技兴农的队伍。市关工委和基层组织每年都会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并配合相关部门先后建立一批农村青年科技、政治学校和培训班,参加办学的“五老”2000余人,每年受训的农民达1万余人。另外,市关工委还在太湖、潜山、枞阳、岳西等县建立了6个科技示范联系点,根据农事季节组织农技专家现场指导,并向有关部门争取11万元资金作为基础设施和技术推广专用。
———重视家庭教育和健康教育,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他们的家庭和健康教育工作至关重要。20年来,市关工委与市妇联、市教育局联手创办了家庭教育学校2340所,参加学习的家长达38万余人次。全市有42所家长学校被省教育厅、省妇联命名为“家教名校”,有4所家长学校被教育部关工委批准为“百万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示范学校”。
同时,市关工委与卫生部门关工委联合成立了健康教育委员会,邀请医学专家到学校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健康咨询;各级各类学校关工委都普遍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少学校还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了心理教育课程。
李填
记者
闫树泉
新闻推荐
“平安桐城”建设硕果累累
桐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桐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